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名师互学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名师互学网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高中化学教学导入现状与优化对策的研究

考试周刊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学术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高中化学教学导入现状与优化对策的研究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对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教学导入也被列入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推进高中化学教学更好地开展,文章针对“高中化学教学导入现状与优化对策的研究”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首先解析了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出了可行性的优化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导入;现状;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7-0143-04

高中化学在高中所有科目当中是非常主要的科目,教师要想为学生上一堂高质量的化学课,就需要仔细、耐心地设计好每一个环节。课堂导入就是其中的主要步骤,因为一个好的开始就是获得成功的一半,因此,课前导入环节是极为重要的,将课前导入环节做好是教师教学的第一项任务。在灵活应用各种教学导入的根本上,教师需要激发出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气氛,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化学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文化学科,所以,在高中阶段,应对化学学科教学给予高度重视。

一、 高中化學教学导入现状

(一)教学导入过程缺乏趣味性

高中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导入方面存在过程缺乏趣味性的问题,在导入语设计环节中没有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兴趣,设计出来的导入语比较直白无趣。对任何事物如果缺乏兴趣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与探索它,只有带着兴趣去学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将升华为一种内驱力,推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带着兴趣去学习才能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究与学习。高中化学也不例外,高中每一节化学课程对学生来讲都是陌生的,科学与合理的教学导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并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所以,为有效激发学生对新化学知识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教师应设置比较新奇并带有趣味性的教学导入语,趣味性的教学导入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与好奇心理,学生们将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化学知识学习中,能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感。

(二)教学导入目的不清晰

部分高中化学教师设计的教学导入存在目的不清晰的问题,致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吻合。教学导入的目的不清晰,教学导入和教学内容没有保持一致性,这样是不能发挥教学导入的教学目的的。如果教学导入环节脱离教学主体,在时间消耗与教学效果方面都会起到消极的影响,这种教学导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探索欲与求知欲方面也起到了制约作用,教师需要认真备课,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与内容。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不管利用什么方式的教学导入都不能背离教学主体来设计与开展,不能漫无目的的随意设计教学导入。所以,教学活动应紧扣教学目标,保障教学导入服务于教学目标,保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导入环节环环相加。

(三)教学导入方法比较单一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导入存在导入方法单一的问题,致使新知识与旧知识不能有效承接,降低了新知识与旧知识间的关联性,没有发挥旧知识的铺垫作用,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逐步疏离新知识。所以,教师应借助教学导入来激发学生解决与处理问题的迫切欲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当前,教师一般在讲解新课程前都会带着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的知识,这样可以温习旧知识,还可以借此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复习状态。但是,教师如果采用生硬直白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导入,不但不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会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应借助旧知识来引出新知识,并紧扣教学主题。例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课程时,如果教师直接以“上节课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这种方式开展教学导入,不但不会起到温习旧知识的目的,还没有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关联到一起,不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教学导入缺乏灵活性

事实上,教学导入的设计应秉持灵活多变的原则,不仅应对教学导入的时间坚持灵活多变的原则,还应灵活选择教学导入的方式。时间过长的教学导入将不利于新知识的深入讲解,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此外,动态性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特征,教学活动不是静态的,是千变万化的,尽管在课前教师已经备课,但是仍有面临突发事件的可能,假如教师仍采用预先制订的导入计划,将不能达到原有的教学目的。为科学备课与制定有效的教学导入,教师需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秉持灵活多变的原则来开展高中化学教学导入工作。

(五)教学导入针对性不足

学生、教法与教材是备课环节中教师应注意与把握的三个内容,部分新任课教师并没有深入的探究与理解教材,没有充分与全面地把握教材内容,导致他们没有结合各章节知识的关联性来开展教学,这样将阻碍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度,也不能借助旧知识来引入新知识的教学,致使课堂教学导入环节针对性不足。例如,一名新任课教师在开展《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课程教学活动时,如果直接以“有机物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开展教学导入,这样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导入目的,这个问题太突兀,学生很难回答有机物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没有针对性与目的性,教师之所以以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导入,究其根本在于教师没有全面与系统地了解教材内容,所以设计的教学导入也缺少针对性,不能发挥温故知新与引发下文的教学目的。

二、 高中化学教学导入的优化对策

课堂导入作为高中化学教学课堂的主要环节,其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下一步教学的进行,影响整堂课程的教学质量。所以,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堂导入环节。

(一)利用文化差异来让教学导入变得具体化

高中化学中大部分概念与名词都是由西方英语单词直接翻译出来的,这些化学概念与名词一般都是西方的语言系统,西方语言系统与我国语言描述系统不同。例如,针对“物质的量”这个词,在化学层面讲它属于一种物理量,是数目粒子的结合体。但是在汉语描述习惯中,我们一般用只、个、张、盒与双等量词来描述物质的量,而且这种表达方式已经根深蒂固于学生心中,因此“物质的量”这个化学概念很难插入学生原本的量词词库中,致使部分同学将“物质的量”视作“原子的量”与“分子的量”。DB50639A-BD4D-48AD-ABC8-2651DC496A40

所以,如果学生利用汉语系统的思维模式与描述习惯来理解化学概念,将严重阻碍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如果教师直接用“物质的量”来开展教学导入,将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因为“物质的量”脱离学生的生活与原本的知识,而且没有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不应以此作为教学导入。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物质的量”的教学导入,一步一步慢慢地帮助学生理解并认识“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比如,在开展《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来进行导入,比如,利用一袋米与一粒米的关系来研究微小物体的呈现方式——集合体,帮助学生认识宏观与微观的表现方式,可以将集合体概念很好地引入课堂教学中。

(二)借助生活化情境让教学导入变得形象化

情境法是教学导入方法之一,情境的创建可以借助故事、现象、材料或者实验等素材,可以将教学导入变得比较有趣味性并且易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在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兴趣与提升求知探索欲方面,形象化的教学导入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让学生形成“求知若饥,虚心若愚”的学习状态,为合理利用情境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导入,教师应全面与系统地掌握教材内容与学生具体情况并逐步革新与创新情境,保障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兴趣。

比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课程时,教师可以将电视“传奇”节目中的案例作为课堂切入点,案例为“谁是纵火的真凶”,将这个案例作为创建情境的案例,引导学生一起来参与破案,形成思维中间站,由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逐步导入课堂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在学习《共价键》课程时,可以将甲乙两家争夺菜地作为创建课堂情境的案例,有一块菜地位于甲乙两家中间,两家都说菜地是自己私有的,经过一系列争论与探究得出商讨结果,甲乙共同拥有此菜地一同播种蔬菜,教师可由此案例作为教学导入。由此可知,为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环境、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拉近二者间的距离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应积极利用生活化情境来建立思维中间站。

(三)采用旁征博引的方式让教学导入变得趣味化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化学教学环节中教师应积极运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一些典故、名人事迹与诗词佳句等开展教学导入,能够将教学导入集化学知识和文化于一身。古今结合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心,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借助此种教学导入方法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导入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可谓一箭双雕。

比如,在学习乙醇性质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用酿酒历史作为教学导入,引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古诗名句。在学习乙醇酯化反应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把“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作为课堂导入素材,也可以结合一些生活案例,比如,为何妈妈做鱼的时候要放料酒与醋呢?在学习酸碱指示剂等相关知识时,可以将“万紫千红总是春”诗句作为教学导入,鲜花为何万紫千红,因为里面蕴含丰富的有机色素。利用古诗名句作为教学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生动与形象,还能够感受到美感,可以推动学生进一步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学生将逐步体验到化学的趣味,逐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性情与涵养。

(四)运用转变载体的方式提升教学导入有效性

1. 图片载体导入

圖片具有内容丰富与色彩斑斓的优势,利用图片载体进行教学导入可以触动学生视觉,避免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致方面此种教学导入方式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图片教学导入的模式不仅具有直观性优势,还可以变晦涩难懂为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化学知识。

2. 实验载体导入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化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部分化学知识必须借助实验才可以了解、学习与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将化学实验作为教学导入的载体。这样的导入方式比较直观化与趣味化,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怀着兴趣进行学习。

3. 故事载体导入

故事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故事载体的导入方式与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好奇心相吻合,与此同时,化学的演变过程中也累积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与传说,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化学传说与故事来进行教学导入,这些故事是教学导入的丰富素材。比如,在学习转化化学能与电能相关知识时,可以将“两颗假牙”作为教学导入素材。据说,伦敦有一名贵族富人,被称呼为格林太太,她在小时候脱落了一颗牙齿,于是,她为自己安了一颗假牙,但是,安完假牙以后,她觉得身体不舒服,各处求医也没有治好,最后,一名化学家治好了她的病,治疗方法是为她换掉了一颗假牙,以此来作为教学导入载体,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从高中生的角度引入,设计出具有兴趣的课堂导入内容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动力,教师设计出具有兴趣性的课前导入内容,能够快速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而且高中生还能够顺其自然地跟着化学教师的思路走,教师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课堂导入环节就是非常成功的。化学教师应当不断丰富与完善课堂导入教学方法,如:生活、历史、新闻等学生所重视的内容进行课堂导入,从而激发出高中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气氛。比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化学武器——氯气》这一纪录片的时候,可以让高中生从纪录片当中总结出氯气的相关物理性质,并向学生提问:“假如你们在战争时期遭受到敌人的氯气攻击时,会怎样应对这一情况呢?”我们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百胜,然后教师开始导入氯气的相关知识。设计思路:教师就是想要借助氯气在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应用,让高中生深刻认识与掌握氯气的有害性与物理性,根据学生能够对氯气毒性产生的害怕、恐惧思想,推进他们想要掌握其性质,从而降低自身遭受到氯气的伤害。小结:课堂导入环节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并贴合日常生活。教师需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要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恐惧思想与抵触思想。DB50639A-BD4D-48AD-ABC8-2651DC496A40

(六)从构建主义角度引入,提高知识模块之间的关联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初始阶段,应当起到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促使他们可以自发地把新知识和原有结构当中掌握的旧知识进行有效关联,以此来将新知识做到“顺应”或者“同化”。比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浓度》这一课程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或者回忆一下物质的量的概念认识,然后再进行模拟情境:将盐溶入到水中,并取出1mL的溶液,其中会包含多少盐呢?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浓度这一课程知识时,采用这样的课前导入环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为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

(七)经过讲故事进行课前导入

讲故事应用在课前导入环节是最有效、最灵活的一种方法。化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讲解的知识,搜集一些奇闻趣事进行导入,这样不仅仅能够激发出高中生的探究热情,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比如:化学教师在讲解《原电池》这一知识的时候,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个小故事。在某天,一艘貨轮拉着铜矿石在海上行驶着。突然响起警报声,船员们都非常好奇:“我们驾驶的可是钢制船体,怎么可能会漏水呢?”经过思考原来答案就是船上所拉的货物上。为什么铜矿砂能够导致钢板产生漏洞呢?此时教师可以将本堂课程的主题引入:“原电池”。这样学生经过惊险的小故事导入正题,是屡试不爽的一种课堂导入环节,而且教师能够讲解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是新颖独特的。只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那么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导入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导入的效果直接影响高中化学教学的开展效果,所以,应重视教学导入环节。根据研究得出,高中化学教学导入的优化对策为:利用文化差异来让教学导入变得具体化、借助生活化情境让教学导入变得形象化、采用旁征博引的方式让教学导入变得趣味化、运用转变载体的方式提升教学导入的有效性等。

参考文献:

[1]曹丹丹.高中化学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5):213-215.

[2]张少丽.师生视角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调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

[3]孟伟.高中化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2015(5):162.

[4]李新勇.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价值认知与案例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4(6):35-36,48.

作者简介:马兴荣(1976~),男,汉族,甘肃陇南人,武都实验中学,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化学教育。DB50639A-BD4D-48AD-ABC8-2651DC496A40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mshxw.com
本文地址:https://www.mshxw.com/xueshu/71225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MSHXW.COM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