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名师互学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名师互学网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数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对策分析

考试周刊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学术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数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对策分析

摘 要:3~6岁幼儿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意识,所以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当更加注重游戏化的教学方式。特别是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当在快乐教学的同时,加强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还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在开展数学活动时,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缓解枯燥的教学过程,有助于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更加适合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成长,让幼儿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文章就如何有效开展幼儿数学教学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具有实用性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的教学;幼儿数学;开拓思维;快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7-0119-04

3~6岁的幼儿正处于对知识的好奇、探索阶段,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尤其是对数学的学习。可由于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还没有建立完整,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还要让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快乐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提升数学粗浅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此外,在开展数学活动时,教师通过创造、设立数学游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營造出活跃、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增强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一、 将数学的课程游戏化,增添教学趣味性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建设,更是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贯彻落实。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由于幼儿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使幼儿在上课时非常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扰,导致幼儿的精力无法充分地集中起来。因此,教师应当在开展数学活动时,合理地融入一些有利于数学活动的游戏,进而起到丰富数学活动内容的作用,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例如:在开展中班“认识图形”的活动时,为确保幼儿能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对图形的特征有所了解和认知,教师充分运用七巧板,并把它打乱,让幼儿自主对七巧板进行还原。首先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别准备了一个图形,请幼儿来说一说自己手里拿的是什么形状,在保证幼儿都能认识图形后,教师增加条件“谁能把这几小块图形拼成正方形(三角形)呢?”这时幼儿通过分析、思考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合理的摆放、操作,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这种游戏式教学不仅可以增添数学活动的趣味性,还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记得在一次中班“认识5以内的数”的活动中,我在课前准备一些立体的水果模型,散放在活动室里,以故事情景导入活动:“今天森林里要举办宴会,小动物们都要带水果参加呢。小猴子想要带三个不同的水果去参加宴会,哪位小朋友能够帮助小猴子呢?”这时我反复强调,水果数量是三个,并请一名幼儿来挑选水果,请全体幼儿判断他拿得对不对,对幼儿及时进行评价。紧接着提问“小猫咪也想去宴会,它想带五个水果,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小猫呢?”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进而充分激发出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还能够不断地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幼儿在享受游戏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快乐,掌握了粗浅的数学知识,更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 科学、合理设计数学游戏,促进教学方式多元化

幼儿对数概念的认识还属于粗浅的阶段,同时也存在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开展数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对数学游戏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且充分考虑、分析每一个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进而开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数学游戏,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开展大班“认识10以内的数”的活动时,教师以改造“萝卜蹲”的游戏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有秩序地排成几排,并让每一排幼儿记住自己的总数。然后老师向幼儿们报出一个数字,当幼儿听到教师报数时,对应数字的那一排幼儿蹲下。如教师报出数字5,这时数量是5个的那排幼儿就要一起蹲下说“萝卜蹲”,紧接着再报出第二个数字2,这时对应数字是2的那一排幼儿蹲下说“萝卜蹲”,如果蹲错的那一排幼儿要接受惩罚。这种游戏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很适合大班幼儿。通过游戏式教学,既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升了幼儿的思维空间,还能提高他们的反应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充分体现出科学、合理设计数学游戏的价值和意义。在一次中班开展“感知图形变化”的教学活动时,教师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再将正方形进行对折,通过不同的折叠方式可以得到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紧接着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进行图片的折叠,这样做不仅提升了幼儿对图形的感知能力,而且让幼儿在折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而不断加强幼儿对图形的认知。

三、 数学游戏的形式应当多样化,丰富数学活动内容

其实数学的游戏活动有非常多的形式,不同的年龄段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教师在开展数学游戏时,应当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结合幼儿年龄特征,尽可能丰富数学游戏活动的内容。

例如:幼儿园中班在开展“相邻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小房子和画着动物的卡片,如小猫、小狗、小兔子等幼儿较为常见的动物,紧接着教师要确保每一个小房子都对应着不同的动物卡片,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给这些小房子装上门牌号,从数字1到数字10进行有序的排列,教师可以跟幼儿说“小动物们看到大家给安装的门牌号高兴极了”然后再对幼儿进行提问“那么小朋友们知道小狗的邻居是谁吗?”这个时候幼儿可以通过动物卡片清楚、直观地知道小狗的左右两边的邻居是哪两个小动物,紧接着教师再对幼儿进行提问“小朋友们知道小狗邻居的门牌号都是什么吗?”这样做幼儿能够轻松、快速地记住10以内的数字,并且对相邻数的概念和定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又或者,教师可以让幼儿两个人为一组,准备数字1到10的扑克牌正面朝上,然后让两名幼儿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谁先来选取扑克牌,胜利的幼儿选取完扑克牌之后,输了的幼儿应当找到扑克牌的相邻数,比如赢了的幼儿选取数字为5,那么输了的幼儿就需要找到4或是6的扑克牌。既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幼儿的专注力,让幼儿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发展。再或是,教师可以采用“丢手绢”的游戏,让幼儿佩戴着数字1到10的卡片,然后围成一个圆圈,教师可以放一些欢快、轻松的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去找比自己数字大的相邻数,像是6的话就去找7这个相邻数。最终他们会变成一排,然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依次报数,看一看自己找的相邻数是否正确。以上这几种不同的游戏教学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游戏式教学的作用,使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思维逻辑能力,有助于幼儿将数学的学习当成游戏,进而在游戏学习的过程中乐此不疲,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58038D85-A91E-40F4-B6AD-82B89D68F5EF

四、 开展课程游戏化,加强幼儿对数学的自主探索精神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选择活动内容时,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这就要求在开展游戏化的数学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加深幼儿对粗浅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当在此过程中,充分激发幼儿对数学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并能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合理地运用起来。多数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结束之后,会感到没有玩得尽兴,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设计几个有关数学的小游戏,老师当幼儿的游戏设计小助手,把合理化的游戏设计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做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还有助于提升幼儿对数学的自主学习、探索精神。有时候可以在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自行组队,一起探讨在游戏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或是难以理解的地方,老师充当听众参与活动,并适时加以补充,提出建议,通过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讨论让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加强幼儿对数学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并提升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 游戏结合实际生活,让幼儿在戏耍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强调,教育思想中要重点关注“教育不能离开生活”。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幼儿的作用也是多年来教育中被重点关注的内容,这要求在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时,教师设计、加入的数学游戏应当尽可能地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学活动的质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要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的概念。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应当充分提供与幼儿生活相关的活动材料,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身边的数学知识,同时,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幼儿的视野。就如日常用餐时使用的碗、筷子、叉子、勺子等,或是家里吃完的零食包装都可以充分地利用起来,进一步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收集生活中的材料,让幼儿将这些材料按照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排序,再让孩子把收集到的部分生活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通过区角活动获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不仅生活中的材料应用十分重要,让幼儿扮演生活常见的职业身份对幼儿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幼儿园的小朋友还非常喜欢模仿别人,并且模仿能力非常强,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幼儿喜欢模仿的特征,在开展数学游戏化教学时,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不仅能够使幼儿体会到不同生活的乐趣,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在玩角色游戏“超市”时,让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像是收银员、老板、顾客等,进而模拟一场顾客在超市挑选商品进行结账的情景。并且,教师可以借助身边可利用起来的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标价,标价不仅要贴近实际生活,更要控制在幼儿的认知范围内,可以采用价格较为便宜的笔记本和签字笔。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给扮演顾客的幼儿一定金额让其购买物品,比一比谁能剩最少的钱。在幼儿顾客经过挑选之后到扮演收银员的幼儿那里进行结算,来比一比哪个幼儿计算的价格最为准确。此时,当幼儿计算的结果准确时,教师可以将“商品”送给幼儿进行鼓励。也可以开展“医院”活动,扮演护士的幼儿在给病人进行输液、打针时,让扮演院长的教师来说出用药的数字,指挥幼儿控制药量,而扮演医生的幼儿则需要精准地控制给病人开药的量,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和应用数字,并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以上的角色扮演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出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还能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提高幼儿数学计算的水平,同时还能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有利于引发幼儿对数学的自主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逻辑能力。

六、 融入有关数学的儿歌开展教学

为确保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被充分激发,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丰富数学教学的形式、活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数学儿歌,使数学的学习贯穿到幼儿的生活中。

例如:在開展幼儿“数量”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轮子歌》进行辅助教学,先播放歌曲让幼儿了解歌曲的内容,并且跟着教师一起唱出来,当幼儿已经将歌曲掌握得差不多,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提问“一个轮子什么车?”这个时候幼儿根据脑海中对歌曲的记忆,能够回答教师“一个轮子独轮车”,然后教师可以再向幼儿进行提问“两个轮子什么车?”幼儿回答“两个轮子自行车”,以此类推教师可以不断地向幼儿进行提问。或是,让幼儿通过欣赏《数数歌》和《拍手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幼儿的算数能力。例如:在开展幼儿园中班幼儿“有趣的数字”活动时,教师自己演唱《数数歌》让幼儿跟着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如第一句歌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幼儿应当用自己的手指摆出相应的数字,对歌曲的第三句“七个仙女来摘果”教师可以向幼儿进行提问“几个仙女来摘果呀?”这个时候幼儿就会异口同声地说出7这个数字,并且也会用手指摆出来。通过数字儿歌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幼儿更加轻松、简单的记住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能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记忆程度。这样既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更有助于激发出幼儿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综上所述,在开展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时,加入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数学教学的方式、内容,还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游戏化的数学教学应当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并将游戏化教学活动常态化。所以教师应当在开展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时,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将数学的教学游戏化,通过游戏的方式满足幼儿好动、想玩的需求,进而加强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充分展现出游戏化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此外,在开展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对游戏化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优化、升级,并结合实际情况,使游戏化数学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碧凡.提升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基于活动设计周密性角度[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36(2):48-52.

[2]王淑芹.幼儿数学课程游戏化建设和幼师幼儿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8(39):227-228.

[3]张亚玲.幼儿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几点尝试[J].华夏教师,2018(25):61-62.

[4]刘海潮.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途径研究综述[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37(4):108-111.

[5]康健.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J].才智,2016(36):124.

作者简介:朱萍萍(1974~),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铜陵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园教育教学。58038D85-A91E-40F4-B6AD-82B89D68F5EF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mshxw.com
本文地址:https://www.mshxw.com/xueshu/71222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MSHXW.COM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