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名师互学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名师互学网 > 驾考 > 汽车知识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研究

汽车知识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驾考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研究

韩萍

摘 要:汽车行业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较为迅速,因此,人才需求也更为迫切。高等职业院校有为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使命,所以应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本文对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为工匠精神视域下汽车相关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出可行之策,以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汽车专业 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能力、品质的集中体现,可表现出从业者的行为表现以及职业价值取向,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传承至今的一种优良精神。其首次出现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是在2016年,进行精神层面的呼吁,用以减少于我国追求少投资、见效快、周期短而缺少工匠精神的现象的发生[1]。高等职业院校有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应重新审视“工匠精神”所蕴涵的专注精神品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不断创新的精神。以此精神为指导,着重对汽车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为其日后步入工作岗位打好坚实基础,实现其职业生涯有序、成功发展。

1 工匠精神简述

1.1 工匠精神含义

“工匠精神”随着国家教育战略和产业战略的不断调整,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得以丰富。其内涵主要包括:①敬业。指从业者的一种全身心投入、尽职尽责、工作认真的职业精神态度。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亦是当今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之一。②精益。指精益求精,要求从业者追求产品的品质,对生产的每道工序、技艺都凝神聚力,追求最高品质。所谓精益求精,是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每一个细节都追求完美。③专注。指内心坚定,放眼于细节的耐心、制作的精神。专注是“大国工匠”所必备的精神品质。④创新。纵观历史,追求创新与热衷发明的工匠是科技进步的推动者。

1.2 工匠精神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物资较为匮乏,人们为了生存,只能追求“多、快、好、省”以及解决温饱问题,根本无暇去追求精神层面的“工匠精神”。上世纪80年代的时代特征为“深圳速度”,互联网时代又紧随其后,在发展迅速的时代下,大多数人已不再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其精雕细琢一件事[2]。此种情况导致部分员工对产品缺乏负责、坚持标准等精神,缺乏对职业的敬畏精神。

2 工匠精神培育对汽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意义

2.1 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内在力量

职业教育的目的包括经济目的、社会目的以及个人目的。在高职汽车专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过程中,一直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个人发展目标,在学生日后工作中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是,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精神内涵进行丰富,对相关职业素养、态度、精神进行塑造,保证学生在未来职业规划中有明确的目标和具有实力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使其能获得自我成功[3]。在经济、行业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岗位技能转换的速度加快,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能力适应次快节奏的转换情况。工匠精神的内在激动作用,可帮助学生快速地适应不同岗位的不同需求,使其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准,使其在工作转换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

2.2 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

态度可从人们对事物的评价以及个人行为中反映其自身的价值观以及道德观。职业态度反映了从业者对工作职业的看法,主要包括工作兴趣、方法选择、独立决策能力等观念。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之初,就应让学生对选择职业有充分、正确的认知,并对自身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能否胜任这一职位,并在工作中依照自身能力能够解决各种问题等。只有坚持“工匠精神”,树立端正的职业态度,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赢得企业的青睐。

2.3 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经过相关学习、实践所养成的与从事行业相关的思想和观念。工匠精神,可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其职业意识。高等职业院校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可逐渐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其在未来工作中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

2.4 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以及道德品质,既是从业者在工作中的行为底线,又是从业者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工匠精神中所包含的职业道德有踏实认真、敬业奉献以及遵纪等道德规范。对汽车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只有遵守这些道德规范,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经得住考验,锻造出真正的“工匠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自身專业技术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只有做到有德有才,才能被企业所重用。

3 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理论依据

工匠精神包含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追求完美的创新精神等,凝结了“德”与“技”[4]。立德树人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与“工匠精神”高度契合。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重视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价值,在对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当中,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

4 工匠精神视域下汽车相关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法

高等职业院校有着向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重任,在汽车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高职院校在短暂的三年教学中不可能完全培养出学生的工匠精神,但至少可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一定了解,让工匠精神成为学生的一种财富,并在其日后职业生涯中逐渐进行培养。

4.1 将工匠精神植入与办学理念中

办学理念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是其发展的灵魂,因此要用先进、科学的办学理念指导学校创办特色教学、调整发展战略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自高等职业院校创办至今,一直处于一种高速扩张发展模式中,专业追求全面、教学追求稳定,导致部分高职院校陷入教学内容缺乏内涵、过多的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重视授业忽视解惑的误区[5]。这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办学理念指导所致,高职院校过分注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围绕市场进行专业创办,以就业为教学导向,忽视了对学生能力、职业素养、道德等方面的培养。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应适当放缓发展步伐,沉下心进行内涵建设,将工匠精神与办学理念相融合,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加大力度。

4.2 将工匠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课堂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培养相关职业素养的重要方式。汽车专业大一下学期至大三上学期是课程最多的一段时间,学校以及教师应把握此阶段,将工匠精神与专業课程教学相融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工匠精神与课堂教学目标相融合[6]。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带头践行工匠精神,在教研、备课、上课等诸多环节中应注入较多精力,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参与、增长知识、培养职业素养的乐园,从而实现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目标。

4.3 将工匠精神浸润到校园文化中

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学科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应兼备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两个方面。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构建一个以工匠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高等职业院校可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融入“大国工匠”思维,利于培养学生的“极致”思维,避免学生在学习以及日后工作过程中出现“差不多”的现象;在校园装饰陈列方面,可在人流量较多的地方陈列专业相关的杰出作品,营造出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氛围,激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兴趣。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可组织一系列活动,例如:百工百匠进校园、寻找身边的工匠精神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一个尊重、学习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可通在校规、校纪、校训、校风等方面透露出工匠精神的重要程度。只有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工匠精神。

5 结束语

纵观历史,工匠精神经历了长久的沉淀,对现阶段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高等职业院校应将工匠精神与教学相融合,加大力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唯有此,高职院校才能培育出“大国工匠”。

课题级别:吉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2018ZCZ057

参考文献:

[1]张宝方.高职汽车类专业课工匠精神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9,021(011):83-87.

[2]黄淑敏,刘晓丽,杨科.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培养有效性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01(13):50-53.

[3]陆丽娜.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契合对高职学生的影响[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2):97-99.

[4]吴婷.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与载体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5):18-23.

[5]亓燕.技能型人才新时代职业素养:r解读、逻辑与培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8,039(013):28-32.

[6]邵政胜.以工匠精神为内涵的现代学徒制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11):73-76.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mshxw.com
本文地址:https://www.mshxw.com/jiakao/2768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MSHXW.COM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