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名师互学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名师互学网 > 高中 > 高中历史 > 高中历史题库

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说,“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材料一 

高中历史题库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高中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说,“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材料一 

题文

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说,“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 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 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布什说:“人类千百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 不是大师们浩瀚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如何约束权力上各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指出这两种主张对当时历史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思想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试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实践这种思想的活动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和材料二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美国总统是被“关在笼子里”的。依据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主张:材料一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把天下的权力交给天下老百姓,反对君主独断),材料二提出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的思想。不同影响:材料一的主张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清朝前期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材料二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础。原因:经济上,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政治上,中国资产阶级还未形成;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产阶级力量强大。理论上: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推动戊戌变法运动,结果被顽固派镇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责任内阁制,结果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3)关系:材料三是材料二的思想实施的结果。说明: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总统行使行政权,受议会和最高法院制约。认识: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实际;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主要考查你对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考点的理解。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顾炎武:
1、生活背景:
明末清初政治混乱,社会动荡,迫使很多有作为的知识分子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道理。
2、主张  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3、影响: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进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在分析李贽、黄宗羲的反封建思想时,已经作了一结论性说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在总体上分析明清时期儒学思想出现活跃局面的原因时,又作了较具体的说明:“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以及“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的涌现。
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都是同时代人。他们生活在明末清初,目睹了明朝的灭亡,经历了抗清斗争的失败,感受了社会的动乱和危机,这就促使知识分子对社会制度和与此相应的意识形态(程朱理学)进行反思和批判。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到实践中求真知。王夫之从哲学的层面批判理学所谓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及其在内心求“理”的认识论,建立起“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体系。顾炎武、王夫之都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这说明进步思想的产生除了与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因素有关外,还与思想史自身的沿革和思想家个人的经历相关。

顾炎武及其思想主张:

顾炎武(1613—1682),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遍游华北,载书自随。所至垦田度地,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尤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顾炎武学问广博,对经史子集、音韵训诂、典章制度、兵农经济、郡邑掌故,都有深入的研究。晚年拒绝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等数十种著作。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明道救世”。他认为明末一部分知识分子束书不观、脱离实际、游谈无根,“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弄得“股肱堕而百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日知录》),是一种误国误民的不良风气。因此,他主张学以致用,认为著书立说应该有益于当世,“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止为一人一家之事,而无关经术政理之大则不作也”(《亭林文集》)。他努力实践自己的主张,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结合起来,开创了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优良学风,对清代学者产生了很大影响。顾炎武还反对君主专制的“独治”,主张吸收更多地主阶级分子参政的“众治”,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清儒学案·亭林学案》)。顾炎武还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他把封建社会中“亡国”与“亡天下”作了区别,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里所说的“亡国”指的是改朝换代,是一个封建统治集团代替另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问题;而“亡天下”则是指民族、文化的沦亡,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命运的大问题。他认为,“保国”与“保天下”不同,“保国”即保卫旧的封建王朝,“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一般人不必关心;“保天下”即保卫本民族及其文化,则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这就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日知录·正始》)的著名论点。梁启超把他这种爱国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大字。顾炎武的这些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后人曾有很大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mshxw.com
本文地址:https://www.mshxw.com/gaozhong/959503.html

高中历史题库相关栏目本月热门文章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MSHXW.COM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