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名师互学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名师互学网 > 高中 > 高中历史 > 高中历史题库

以下是美国《时代》周刊所选用的一些中国封面人物,体现了美国社会对中国的关注。

高中历史题库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高中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题文

以下是美国《时代》周刊所选用的一些中国封面人物,体现了美国社会对中国的关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以下是美国《时代》周刊所选用的一些中国封面人物,体现了美国社会对中国的关注。


以下是美国《时代》周刊所选用的一些中国封面人物,体现了美国社会对中国的关注。


以下是美国《时代》周刊所选用的一些中国封面人物,体现了美国社会对中国的关注。

图一

图二

图三


以下是美国《时代》周刊所选用的一些中国封面人物,体现了美国社会对中国的关注。


以下是美国《时代》周刊所选用的一些中国封面人物,体现了美国社会对中国的关注。


以下是美国《时代》周刊所选用的一些中国封面人物,体现了美国社会对中国的关注。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一是1950年12月11日的期刊,人物是毛泽东。标题是:RED CHINA'S MAO(红色中国的毛)。背景为红色基调的蝗虫。
图二是1954年3月10日期刊,人物是周恩来。标题是:RED CHINA’S CHOU EN—LAI(红色中国的周恩来)。
图三是1963年9月13日的封面,标题是:RED CHINA:The Arrogant Outcast(红色中国,狂妄的被孤立者)。船头上的四个人物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一艘过分拥挤的大船,船舷上摞着补丁,船上热闹非凡,标语上写着打倒赫鲁晓夫,打倒资本主义;斯大林,列宁和赫鲁晓夫的画像被抬出来示众,船尾是中国的导弹,有人在上面以武力示威。
图四是1971年4月26日的期刊,封面上是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在长城的合影。
图五是1984年4月30日的期刊,表现的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
图六是1985年9月23日的期刊,画面以邓小平图像为中心,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标题下面的小字是:“Moving Away from Marx”。
请回答:
(1)结合图一中的背景(红色基调的蝗虫)说明当时的中美关系的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出图二中人物在新中国成立后至50年代中期的外交活动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片三分析当时中国的外交形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图片四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特定称谓。70年代我国外交重大突破与转机的关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五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对外政策。图六邓小平图像两边的内容对比表达了什么含义?图片中的题目Moving Away From Marx的中文意思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当时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敌对政策,视社会主义为赤色祸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2)同印度代表团会谈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率代表团第一次以五大常任理事国之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参加了万隆会议。(任答两个即可)
(3)外交环境恶化,中美关系敌对紧张,中苏关系破裂。
(4)乒乓外交。中美关系缓和。
(5)图五表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图六邓小平图像两边的内容是对改革开放前后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对比,意在说明中国开放的现代化成效。题目Moving Away From Marx的意思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这种说法不合理。马克思主义不意味着封闭落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以下是美国《时代》周刊所选用.....”主要考查你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考点的理解。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
1、国际形势:国际上,两大阵营对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进行封锁、禁运;
有利形势:
(1)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2)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3)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 
(4)新中国的成立。
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
目的:
巩固政权、保卫和平、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2、国内形势:国内,新政权还不稳固,经济恢复任务艰巨。
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
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新中国初期外交工作任务:
打破封锁,为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创造条件。
从历史角度看:结束旧中国屈辱外交,开创独立自主的全新外交。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具有革命性,除旧布新,打破封锁,迅速取得国际社会的承认,为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创造条件。

新中国为必须“一边倒”原因:

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3、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mshxw.com
本文地址:https://www.mshxw.com/gaozhong/671437.html

高中历史题库相关栏目本月热门文章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MSHXW.COM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