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名师互学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名师互学网 > 高中 > 高中历史 > 高中历史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孙中山说,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

高中历史题库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高中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题文

(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说,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20世纪初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此时的孙中山已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始终坚持奋斗,成为20世纪推动中国发生历史巨变的主要代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书影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孙中山说,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材料四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8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并颁布有何目的?为什么说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8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4分)
(4)你如何理解材料四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6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政治上:推翻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2 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经济上:实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和觉悟的提高。(8分)
(2)目的:维护民主共和制度,防止袁世凯独裁专制。(2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许多民主
权利和自由;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还规定了实行责任内阁制来限制总统的权力。因而,《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点6分)
(3)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五四运动爆发提供阶级基础。(4分)
(4)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政变,(2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分)

解析


(1)第一问,本题可以转化成为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来分析解决。可以依据辛亥革命对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对人民思想的启蒙、对后来革命的深远影响等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2)第二问,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并颁布有何目的的问题,可以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性质方面来分析即可。从宪法的内容中整理出其目的。有关于为什么说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的问题,需要从宪法的内容的意义来分析整理。
(3)第三问,本题可以转化成辛亥革命对中国后来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来分析归纳。辛亥革命颁布的一些使人民享有一定民主权利的法律,解放了人们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所以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五四运动爆发提供阶级基础。
(4)第四问,本题首先应该明确材料四作者的观点,材料四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对评价不高。然后再依据史实及相关的知识来分析作者对辛亥革命产生如此评价的原因,这需要从辛亥革命的消极影响和其没有解决的中国的社会问题的相关史实来分析归纳。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2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孙中山说.....”主要考查你对 [武昌起义 ]考点的理解。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含义:

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中国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

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②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
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④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⑤导火线:保路运动,亦称“铁路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风潮”。

武昌起义的爆发: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经过:革命党人攻克武汉三镇(汉口、武昌、汉阳),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国号为“中华民国”
领导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领导力量);湖北新军(武装力量)

武昌起义的影响:
1、积极影响:推动了各省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2、消极影响:立宪派、封建官僚投机革命,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mshxw.com
本文地址:https://www.mshxw.com/gaozhong/231130.html

高中历史题库相关栏目本月热门文章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MSHXW.COM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