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名师互学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名师互学网 > 高中 > 高中历史 > 高中历史题库

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材料一尼克松的两段讲话: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

高中历史题库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高中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材料一尼克松的两段讲话: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

题文

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材料二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
——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
(1)据材料一,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6分)
(2)列举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8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哪些政治探索?(3分)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6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变化:由敌对到关系开始正常化(2分)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或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或美国经济
出现“滞涨”)。(6分)
(2)痛苦:八国联军侵华(或门户开放);效仿:建立中华民国(或临时约法);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或共同反法西斯);对抗:抗美援朝(或朝鲜战争)。(8分)
(3)探索: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转化: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利用了市场调节,西方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罗斯福新政)实行政府干预。(6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1)归纳材料一中尼克松两段文字材料内容可以明显看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中国充斥敌对意味;而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中国态度转向温和,由此可以得出美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是:由敌对到关系开始正常化;结合所学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背景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或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或美国经济出现“滞涨”)。(2)结合所学史实可直接列举出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对美国政治的效仿史实,以及近代中美之间的对抗与合作,即八国联军侵华(或门户开放);效仿:建立中华民国(或临时约法);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或共同反法西斯);对抗:抗美援朝(或朝鲜战争)。(3)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的政治探索是指建国初期进行的三大政治制度建设,即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是指双方的相互借鉴和所学,结合所学可以列举其相关史实: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利用了市场调节,西方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罗斯福新政)实行政府干预。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主要考查你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考点的理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战争爆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严峻的考验。为了保证军事上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在经济领域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这些措施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十月革命后,在落后的俄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十月革命后,协约国帝国主义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妄图扼杀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
(3)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面对极为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即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内容:
(1)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食外,其余粮食以极低价格交售国家;
(2)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3)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4)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3、评价:
(1)进步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2)局限性:
它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后来战争基本结束,情况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强。其原因在于,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

20世纪初苏俄(苏联)四次经济政策的调整:

(1)调整过程:
①1917年,苏俄十月革命胜利之初,把私有银行、铁路、大企业收归国有。垄断对外贸易。
②1918—1921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1921~1927年,实行新经济政策。
④从1927年起,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政策。
(2)启示:
①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要从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工业平衡发展。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mshxw.com
本文地址:https://www.mshxw.com/gaozhong/1232346.html

高中历史题库相关栏目本月热门文章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MSHXW.COM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