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名师互学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名师互学网 > 高中 > 高中历史 > 高中历史题库

运用比较方法有助于探讨重大变革与调整的经验教训。材料一拓跋宏…… 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

高中历史题库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高中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题文

(32分)运用比较方法有助于探讨重大变革与调整的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拓跋宏…… 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孝文帝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
——据《中国全史》、《白话版资治通鉴》整理
材料二 明治政府废除了一些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实行“断发”;宣传、奖励以至移植西方的生活方式,进行“欧化”运动……明治天皇和皇后带头穿洋服,政府机关的各级官吏和军警以及学校师生等都按规定穿西式制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l)据材料一、二,概括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4 分)
材料三

运用比较方法有助于探讨重大变革与调整的经验教训。材料一拓跋宏…… 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

(2)材料三中的两则材料是怎样看待戊戌变法的? (4 分)你赞成哪一种评价?并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4 分)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复兴”的艰苦求索
20世纪40年代末
“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先生,我们必须向祀效 1 学习。”“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0世纪80年代初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3)依据材料四,与 20 世纪 40 年代末相比,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追求“民族复兴”上有何调整? (4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进行调整的原因。(6分)  
材料五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泥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4)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五中比较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的相似性,(6 分)并从中对运用比较方法得到什么认识? (4 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①内容:都移风易俗;
②方法:都全面学习先进文化;
③领导者素质:最高领导人大胆改革,有魄力,率先垂范。(任答 2 点即可得 4 分)
(2)第一个观点认为戊戌变法选择改良道路是错误的;第二个观点认为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近代化)。(4分)第二问评分标准:史实与观点吻合;(2 分)表述严谨。(2分)
(3)调整:从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单一的工业化到全面的现代化。( 4 分)
原因:苏联模式导致中国发展困难重重;正确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和思想路线的转变;对社会主义建设深人探索,国情的深刻认识;对其他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借鉴等。(言之成理皆可给分,每点2分,共6分)
(4)相似:从背景看,都是在单一的经济手段造成严峻的经济、社会形势下进行改革;从特点看,都是把市场和计划作为经济手段并有机结合起来;从结果看,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社会进步;从实质看,都是原有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每点2分,共6分)
认识:运用比较方法有助于探讨重大事件的经验教训;运用比较方法时应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等。(言之成理皆可给分,每点2分,共4分)

点击查看梁启超《变法通议》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1)依据材料“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 实行“断发” 、明治天皇和皇后带头穿洋服”等可以得出都移风易俗;依据“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进行“欧化”运动”可以得出积极学习先进文化,同时改革都有强有力的统治者的主持。
(2)依据材料“有人认为戊戌变法是一场因为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可以得出第一种观点为戊戌变法选择改良道路是错误的,依据“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一次重要尝试,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可以得出第二种观点为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近代化);第二问强调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其积极意义,又要看到其局限性所在。
(3)依据“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先生”到“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以得出从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依据“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到“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可以得出从单一的工业化到全面的现代化。原因应该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去考虑,一是苏联的教训,二是中国国内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建设经验的总结。
(4)结合所学知识找准比较点,即背景、特点、结果、实质,逐一比较找出其相似性,第二问属于史学研究方法的范畴,应该从比较研究的作用和如何进行比较研究等方面入手来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32分)运用比较方法有助于探讨重大变革.....”主要考查你对 [梁启超《变法通议》 ]考点的理解。

梁启超《变法通议》

 

《变法通议》主要内容:

论证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则亡;只有改良现行的腐朽官官僚体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培养变法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制度的弊端,维护清朝的政治统治。本书是近代中国最为系统全面的向国民宣扬维新变法主张的著作,从理论上深入阐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及其保种、保国、保教的作用,成为晚清政坛上名声最大的宣传著作,是维新变法时期宣传改良思想的最高旗帜。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年),广东新会县茶坑村人,祖父和父亲都是封建文人,出身于和资产阶级有联系的地主家庭,15岁时,受业于阮元在广州创办的学海堂,17岁考中举人。
1890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开始看到《瀛环志略》和江南制造总局翻译的书籍,初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
1891年,他就学于康有为,接受维新思想的影响。
1895年,他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
1896年,他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第二年,他到湖南,担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在他和谭嗣同的努力下,湖南的变法运动迅速开展。
1898年入京,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后,他逃往日本,主编《清议报》,后又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但是他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的影响。
1907年,他在东京成立政闻社。辛亥革命以后,他回国,纠集立宪派、保皇党徒组成进步党,拥护袁世凯,并出任袁政府司法总长。
1916年,他与蔡锷联合反袁。8月,他组织宪法研究会,依附于段祺瑞,出任段政府财政总长。
1920年,他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鼓吹孔孟之道。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他的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mshxw.com
本文地址:https://www.mshxw.com/gaozhong/1150968.html

高中历史题库相关栏目本月热门文章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MSHXW.COM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