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名师互学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名师互学网 > 高中 > 高中地理 > 高中地理题库

焚风效应是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地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一般发生在背风坡地区,使气温比迎风坡异常变高。其成因是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的不同。(湿绝热垂直

高中地理题库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高中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题文

焚风效应是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地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一般发生在背风坡地区,使气温比迎风坡异常变高。其成因是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的不同。(湿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有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无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读下图回答各题。

焚风效应是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地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一般发生在背风坡地区,使气温比迎风坡异常变高。其成因是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的不同。(湿绝热垂直

焚风效应是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地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一般发生在背风坡地区,使气温比迎风坡异常变高。其成因是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的不同。(湿绝热垂直

焚风形成示意图                                气温垂直递减率
小题1:气流过山时在②至③处成云致雨,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山地其它处相比的变化及成因(   )A.变大,水汽凝结释放热量B.变大,水汽凝结消耗热量C.变小,水汽凝结消耗热量D.变小,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小题2:空气过山后按干绝热变化,④处气温比①大致高(℃)(   )A.3B.9 C.12D.7.5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点击查看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小题1:气流过山时在②至③处成云致雨,水汽凝结需要释放热量,所以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山地其它处相比变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干绝热的变化为海拔每降低2000米,温度上升15℃,则山脚的温度为22.5℃。所以④处气温比①大致高7.5℃。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焚风效应是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地范围内的空.....”主要考查你对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 ]考点的理解。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

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
2、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4、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共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具体图示如下:(春、秋分日时)  

焚风效应是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地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一般发生在背风坡地区,使气温比迎风坡异常变高。其成因是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的不同。(湿绝热垂直

5、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下图所示:

 

气压带的形成:

气压带

纬度位置

形成过程

成因类型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接受太阳辐射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热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地区,南北纬30°附近赤道上空气流流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风,在副热带上空集聚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动力原因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地区,南北纬60°附近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在副极地地区相遇,盛行西风主动爬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动力原因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附近接受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气压升高热力原因

风带的形成:

风带

形成

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的寒冷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左)偏成东北(南)风中纬西风带近地面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南)流出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左)偏转成西南(北)风,称为盛行西风带低纬信风带由于气压差的存在,近地面气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动,向南(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南)风逐渐向右(左)偏转成东北(南)风

特别提示:

(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4)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是热力环流,中纬环流是动力环流。
(5)风带中风向的确定: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风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mshxw.com
本文地址:https://www.mshxw.com/gaozhong/1027536.html

高中地理题库相关栏目本月热门文章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MSHXW.COM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