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名师互学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名师互学网 > 百科 > 知识 > 工程

什么是坎儿井?

工程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百科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拼音]:kanerjing

[外文]:kanat

干旱地区利用水平隧洞导引地下潜流,实现地表自流灌溉的暗渠工程。世界上最早的坎儿井出现在亚美尼亚。中国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吐鲁番和哈密地区。当地气候干燥,夏季高山积雪融水渗入戈壁,形成较丰富的地下水潜流,可以利用。新疆坎儿井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1)由西汉时关中的井渠演变而成;

(2)当地各族人民因地制宜的创造;

(3)导源于波斯,由中亚传入。



图

坎儿井一般顺地面坡度布置,分竖井和暗渠两部分。暗渠首段是集水部分,中间是输水部分,出地面后有一段明渠和一些附属工程。开挖时先打一眼竖井,称定位井。发现地下水后沿拟定渠线向上下游分别开挖竖井,作为水平暗渠定位、出渣、通风和日后维修孔道。竖井间距大致与竖井深度成一定比例。暗渠长度从几公里到20km。用暗渠输水在干旱地区可以大大减少蒸发量。暗渠在下游出口(称龙口)接明渠,一般还引入蓄水池(称涝坝)中,以调节灌溉水量(见图)。一条坎儿井灌田数十亩至数百亩不等,一般都由个人经营。据《清史稿》等资料记载:吐鲁番地区坎儿井19世纪中叶仅有30余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后,增加60余处;光绪六年(1880)左宗棠入新疆又发展增开185处。民国时吐鲁番、鄯善、库车、托克逊、哈密等地已发展至1000余条,以吐鲁番最多。据20世纪50年代估计,新疆坎儿井在1600条以上,总长度不少于5000km。

参考文章

    天山南麓的坎儿井中国地理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mshxw.com
本文地址:https://www.mshxw.com/ask/84018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MSHXW.COM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