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精选

时间:
三水老师
分享

三水老师

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一

为了有效防控廉政风险,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行)》,要求从开始全面实施。我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我们将陆续整理有关单位的主要经验做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市农机局作为我市贯彻实施内控规范的七家试点单位之一,在内控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有效实现了权力制衡,使单位领导从源头上规避了经济责任风险。主要做法是:

一、组建领导小组,作为内控抓手

单位内控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工作涉及到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内外监督等各项经济活动,需要内部各处室的协作和配合。市农机局在工作中意识到单位领导重视是推动实施内控的关键。工作中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结合,使单位领导树立起风险防控意识,为内控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纪检工作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处室(站)负责人为成员的内部控制规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内控工作办公室,其中计财处牵头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工作,各处室(站)为内部控制的具体执行机构,积极配合内控工作办公室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纪检部门牵头内控评估,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指出局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各处室(站)落实内部控制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确保局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拟定工作方案,明确推进计划

印发了《青岛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内部控制规范>试点工作方案》。农机局的内控建设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一是宣传准备阶段(8月-9月),主要包括学习内控相关知识,制定内控工作方案,成立内控工作团队。二是内控梳理阶段(10月-12月),组织培训、召开启动大会,梳理制度流程、费用支出,风险分析、建立控制机制,优化制度、流程、表单等。三是成果汇编阶段(12月-1月),汇编内控规范管理手册,汇编经费支出管理指南,开展内控工作总结、汇报等。四是内控运行阶段(1月-3月),发布内控手册、费用指南,按照手册、指南实施业务,监督检查、开展内控评价,组织开展风险评估。五是信息化阶段(3月后),收集信息化建设需求,部署初始化信息系统,试运行内控信息系统。

三、构建内控机制,保障内控实施

(一)建立了单位层面的内控运行制约机制。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内控管理职责分工,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关键岗位责任机制,关键人员资质能力,财务信息编报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要求,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监督评价。

(二)梳理了单位主要经济业务管理制度及流程。针对预(决)算管理、经费收支管理、农机专项资金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合同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6个业务模块,在规章制度方面,总计梳理66份外部制度文件,分六个模块汇编成册,梳理8类28份内部制度文件,其中5份涉及经济活动管理;在业务流程及风险管控方面,总计梳理优化32个业务流程,32个风险控制矩阵(涉及64个主要风险点、11个关键控制措施),21个内控指南;在工作表单方面,总计梳理近20个表单,新建预算执行分析表、合同审批单、空白支票领用备查登记簿、合同归档表等4个表单,优化完善费用报销单、差旅费报销单、借款单等3个表单。

(三)汇编内控管理工作手册。汇总整理《内控规范管理手册》,共分为手册说明、单位层面内控概况、业务层面内控实施、内控监督评价五个部分,做到经济业务管理规范有序,内控管理职责清晰,提高单位人员工作效率,实现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和信息化

(四)通过信息化对制度和流程进行“固化”。要保障内控真正落地,信息化是实施内控的最重要手段。市农机局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将内控理念嵌入信息系统中,将制度和流程进行“固化”并达到常态化,真正实现从“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转变。

内控规范建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且具有相当难度和专业性的工作,单位自身开展内控建设缺乏精力和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手段,很难保证内控建设的效率和效果。下一步市农机局将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内控宣传,在局内形成“人人学内控,处处讲内控”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获取其专业理论支撑和丰富实务经验,确保内控规范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二

近期,区财政局按照《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是指单位以量化评价为导向,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对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摸底”评价。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一方面,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使各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旨在发现单位现有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推动各单位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贯穿于单位的各个层级,确保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覆盖,综合反映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水平。区财政局通过组织培训班培训,对各行政事业单位检查、调研、交流等方式,确保全面高效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为推进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打好基础。

各行政事业单位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指导意见》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依据,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其填表说明,如实评价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基本情况。各单位切实加强对本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做到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全覆盖,综合反映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水平;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对单位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处理整改情况,明确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立足于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单位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框架、经济活动、风险水平及其外部环境相适应,采取以单位的基本事实作为主要依据的客观性指标进行评价。通过在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及时发现各单位现有内部控制基础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目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正在进行中。

下步,将有针对性地指导各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届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单位,通过“以评促建”方式,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工作会等形式,推广先进经验与做法,发挥先进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如期完成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三

去年以来,地税局认真贯彻省局有关会议精神,在地税局的帮助和指导下,紧紧围绕“两权”监督制约,排查廉政风险,开展风险评估,制定防控措施,完善考核体系,内控机制总体框架基本形成,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010年,省局部署开展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后,我局高度重视,不等不靠,迅速行动。一是教育先行。内控机制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作,需要举全局之力。为此,我们以“领导干部熟悉内控、一般干部理解内控、纪检监察掌握内控”为目标,深入开展内控机制建设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宣传教育,系统上下对内控机制建设精神实质有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班子成员思想统一,干部职工步调一致,为内控机制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二是组织保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机关股室和分局负责人为成员的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风险排查、风险教育、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和考核监督等工作。同时,各职能股室和基层分局,确定专人参与,加强日常信息沟通和资料收集。三是专题调研。对外,到江苏泰州、淮阴等内控机制建设较早的地方,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对内,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围绕税收工作中潜在的廉政风险,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建言献策,提出防控措施。四是明确责任。分管领导、各股室及工作人员,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集体审核把关,做到风险点排查不到位不放过,防控措施制定不到位不放过,配套制度完善不到位不放过,评价考核落实不到位不放过。

(二)梳理职权,优化流程。紧紧围绕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排查风险点,明确相关的程序、时限及相应的责任部门;通过定岗、定职、定责,梳理形成权力行使依据、程序、时限及相应责任的职权清单。一是明确职权。健全岗责体系,权责匹配到位。摸清部门权力和岗位责任。我们以现代化分局建设为平台,按照市局提出的十大管理要求,认真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全面梳理了地税部门拥有的权力事项,掌握了权力底数,进一步明确各岗位及人员职责、权限,明确权力行使的依据、权力运行的规则和范围。二是适度分权。对税收执法权以及人、财、物和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职能进行合理分权,编制职权清单,填写职权目录表,把清理出的所有行政权力登记造册。确保每项权力不重复不交叉。同时,明确“决策—执行—监督以及审批—办理—监管、征收—管理—稽查、推荐—考察—任用—监督”等环节的

总之,我局在内控机制建设上虽然做了一些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取得的成绩还很有限,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差距,离上级的要求还有许多不足。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不自满,全力推进不懈怠,不断巩固、完善、提升我局内控机制建设工作,为地税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热搜

5820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