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思考

时间:
三水老师
分享

三水老师

前言: 笔者在进行学生个案研究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的变化反反复复,不论是学习后进生还是品德行为落后生,也不论是家庭健全生还是单亲家庭生,他们在学校的教育下逐步向好的方面发展,但一离开学校一段时间后(寒暑假)便依然如故,因此,笔者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在学校中施行全面教育的学生既来自社会,也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思想、道德、学习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受到社会与家庭各种因素的影响。校内外不同教育与影响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提醒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积极性,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整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优秀学生。下面,就关于建立这一网络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认识。

一、  学校必须建立起校内的整体化的教育网络

个案研究表明,如果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没有形成网络化的体制,也势必影响教育工作人员步调一致、通力合作的局面。从当前小学德育管理状况看主要存在几个问题:班主任在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时未能主动与学校教育管理领导层取得密切联系,交换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常常孤军作战;科任教师往往只注意讲好自己的课,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大队部则忙于应付本部门的具体工作多,对全体学生的德育问题过问少,研究少,思想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为在校内建立起抓共管的整体化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全体教职工都要明确办学方向,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学校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学校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它对培养学生起着主导作用。也就是说,学生接受教育的诸因素中,学校教育是主要因素。所以,学生的德育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看学校抓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及工作的成效。因此,我们全体教职工都要坚持办学方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主人翁的姿态,把培养下一代看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兢兢业业地,同心协力地做好培养人才的工作。

2. 不断完善学生教育的管理体制,形成整体化的教育网络。

在学校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并健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的德育领导小组,注意发挥下列各方面力量的作用:

(1)充分发挥优势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建立起党、政分工合作的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体制;

(2)充分发挥行政人员、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和其他科任教师的作用,同心协力,各施各法;

(3)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大队部的作用,想方设法,通力合作;

各条不同的渠道教育的方式,也应有所区别,行政人员,班主任主要通过日常的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做好“三育人”的工作以及良好的工作作风去教育和影响学生;思品课教师主要通过教学和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学习观、人生观,树立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科任教师是通过课堂教学,言传身教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树立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的观点;共青团和大队部除开展日常的教育工作外,还要通过课外活动,社区活动等形式达到教育,锻炼学生的目的。上述这些渠道既要分工明确,又要注意相互合作,不但要加强纵向联系,而且要加强横向联系合作,使点、面、条、块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校内纵横交错的整体化的教育网络。

(4)通过抓工作计划、工作职责和制度落实整体化教育的任务。

学校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只流于表面形式,要把它摞在重要的日程上,并通过工作的计划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使它落实。而且,学校在给教师布置工作、检查工作、总结工作、评先进等都应与此项工作挂钩,考察其“三育人”的工作成绩。另外,要运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在全校范围内,造成“三育人”的浓厚气氛,同时,要注意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表彰先进,推广经验。

(5)加强德育教育队伍的建设,健全校内整体化教育制度。

建立整体化教育网络离不开基本队伍,需要基本队伍去起组织和带动作用。有了基本队伍,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并使此项工作持之以恒。所以,要精心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精干的德育教育队伍,要重视提高这支队伍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其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社会动态,有的放矢地对学

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  学校教育必须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到一种现象:学生在学校接受的种种教育只能局限于学校校园之内,当他们离开学校进入社区时,这些教育的功能几乎难以体现,学生的言行过于自由,特别是那些后进学生,由于得不到约束监督,其思想、行为开始反复。这一状况说明,学校教育如果不能和社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必然导致学校德育质量的下降。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学校与社区共同教育管理的机制,使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可以在社区中得到延伸。

同时,社区方面也应尽可能地净化环境,加大监督力度,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做好衔接学校与家庭的双向教育的工作。

三、  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做好优化家庭育人环境的工作。

教育的实践说明,家庭教育不可忽视,此项工作开展如何对学生成长影响甚大。父母是孩子的天然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思想观点、文化素养、兴趣爱好、劳动态度、生活习惯以及性格特点等都自觉地、经常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由于家长与子女有着特殊关系,所以,往往有许多问题学校和社区教育得不到解决的而通过家庭教育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广大家长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优化家庭育人环境的工作,要消除那种认为子女送到学校后一切都由学校负责的错误想法。

作为学校,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学生家长取得密切的联系(如通信、家访、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了解学生的表现和开   展教育工作;而广大家长也应主动地、及时地向学校反映自己子女的表现,积极参加学校所组织的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

上述说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建立起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一只整体化的教育网络,使“三结合”的教育转入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当然,他们之间的教育职能和施教方式方法以有区别:学校教育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对学生施行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全面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和担负培养学生的主要责任;社区教育是配合学校教育提供必要的社会实践的条件和基地,群策群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的社会大环境;而家庭教育是在养育、管教、发挥家长的特殊作用方面配合学校实施教育计划。由此可见,学校、社区和家庭三方面的教育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

相关热搜

5781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