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根卡是什么乐器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4:24:43

根卡,是藏族弓拉弦鸣乐器。历史悠久,来源于古代波斯,最早只用于古典歌舞“囊玛”的伴奏,未在民间流行。在西藏民族乐队中,已使用系列根卡乐器,它包括有高音、中音和低音根卡三种,它们已成为藏族民乐队中的主要拉弦乐器。

20世纪50年代改革制成高、中、低音系列根卡。音色富有浓厚的高原风味,已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深受藏族人民喜爱,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等地。

历史渊源

据古籍记载,早在1300多年前,藏族音乐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就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并有了较完美的歌舞艺术。唐代称藏族为“吐蕃人”,当时汉藏两族关系密切,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的养宗室女文成公主来到拉萨,与藏族领袖松赞干布结婚时,李世民皇帝还特地派了一个庞大的乐队随她进藏。

这个乐队遗留下来的乐器,有些至今仍被保存在拉萨的大昭寺里,由于西藏气候干燥,乐器并无多大损坏。这些乐器色泽鲜艳、制作精美,共有五十多件,据说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里面也杂有藏族的古代乐器,其中就有根卡。50年代初,每年藏历二月三十日的亮宝节活动时,珍藏于大昭寺的根卡等乐器,已成为巡游展示的宝物之一。

类别

传统的根卡

传统的根卡造型非常别致,它和新疆维吾尔族流行的艾捷克非常相像,也与中亚乌兹别克、土克曼、塔吉克等民族的吉查克琴和南高加索以及中东各国的卡曼贾琴相似,它们同是起源于古代波斯的拉弦乐器。

根卡的琴箱呈峻罈形,是用一整块木料车旋而成的,前口小蒙羊皮或鱼皮,后口为一较大出音圆孔,外壳绘有藏族风格的深色图案花纹。琴杆为上粗下细的圆锥体,无指板。琴头顶端和弦轴顶端都雕成葫芦形。琴头、琴杆和琴箱笔直相连,犹如一把带柄的宝剑插在西瓜上。有3 条琴弦。琴箱底部有一铁柱支撑琴身,适于席地坐奏。

改革的根卡

改革的高音根卡,全长78 厘米,琴箱和琴杆用色木制作,箱体用16 块木板拼合车旋而成。琴杆缩短,增加了指板。增大了共鸣箱和皮膜面积,改蒙蟒皮,并在共鸣箱内近后口处设置内皮膜,以增加共鸣,使音量显著增大,3 条琴弦发音均匀,便于下把位按弦和演奏技巧的发挥。由于琴座改成月牙形,还利于将琴置于腿上坐势演奏。

定音

琴弦按五、四度关系定音,常定为e1、b1、e2,有效音域在三个八度以上。它保持着传统根卡的民族风格和音色,音响宏亮,音色清柔动听,富有浓厚的高原韵味。适于独奏、重奏和参加乐队合奏,或为古典歌舞囊玛和民间歌舞堆谢伴奏,擅长演奏民族民间曲调和外国乐曲。与它配套的还有中、低音根卡,它们已成为藏族新型民族乐队中的主要拉弦乐器。

演奏

演奏技巧有拨弦、跳弓等,并能奏出和弦。可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在藏族古典歌舞和民间乐队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但由于传统的根卡在结构上有较大的缺陷,不仅音量小,中间的琴弦发音也微弱,只适于在室内演奏。演奏时坐势,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弓在弦外拉奏,能奏和弦、跳弓和拨弦等。右手有长弓、跳弓、顿弓、碎弓、拨弦等弓法,左手有和音、泛音、颤音、揉音等技巧。用于独奏、重奏、乐队合奏或歌舞、藏戏伴奏。

本文标签 藏族藏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