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世界历史人物

腓特烈一世生平经历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0:39:41

腓特烈一世生平简介

腓特烈一世(德语:Friedrich I;英语:Frederick I;1122年-1190年),又被称为“红胡子”或“巴巴罗萨”(Barbarossa),是欧洲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也是德意志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腓特烈一世生平经历

腓特烈出生于1122年,他的父母是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与巴伐利亚韦尔夫家族的朱迪丝。

1147年,他继承士瓦本公爵爵位,称腓特烈三世。他于1152年在德意志国王的竞选中胜出,加冕为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罗马人民国王。1155年(一说1154年),应教宗尤金三世的请求,腓特烈出兵意大利,并在帕维亚接收铁皇冠,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1155年,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内,教宗阿德里安四世册封腓特烈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世称腓特烈一世。1178年,腓特烈在阿尔勒又一次接受加冕,成为勃艮第国王。

腓特烈一世被认为是中世纪德国最成功的统治者之一,在其执政期间,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力达到顶峰,成为全欧最强的国家。

腓特烈一世的故事

一、南征北战

腓特烈一世对意大利的强烈兴趣使意大利事务成为他生命中最主要的部分。为了征服伦巴第诸城市,使这些富饶的地区成为帝国的税收来源,腓特烈一世长期执行侵略意大利的政策。

他对意大利进行过6次军事入侵:

第一次

1154年,意大利教皇尤金三世给腓特烈一世发来了一封求助信,原来当时罗马爆发了一场起义,老百姓们在一个名叫阿诺德的教士的带领下造反,起义者宣称要废除教皇领地,并让教皇过普通人的生活。

腓特烈一世没有放弃机会,出兵意大利,迅速镇压了起义,并召集了意大利各城邦代表召开了隆卡利亚会议,重申了腓特烈一世对意大利拥有绝对的统治权,从官员的任命到赋税的征收都只能由皇帝决定;

第二次

1158年,由于腓特烈一世纵容士兵在意大利的大肆抢掠,意大利北部城邦被彻底激怒了,他们组成了以米兰为首的城邦集团与腓特烈一世决一死战。腓特烈一世却以强大的军事暴力压倒了起义者,城邦同盟被迫投降;

第三次

1160年,腓特烈一世再次入侵意大利,原因是新任的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无法容忍专横的红胡子,他宣布将腓特烈一世革除教籍并支持城邦同盟的斗争。腓特烈一世于是出兵。

经过两年的战斗,米兰被攻陷了,米兰代表穿麻布衣、赤脚出城投降。然而腓特烈一世却不留情面地将米兰居民赶出城,并在城市中心广场挖沟,使其寸草不生,还允许将俘虏的头割下来当球踢,来侮辱米兰的民众。

第四次

1167年,腓特烈一世的屠城行为激怒了意大利民众,威尼斯、维罗纳等意大利城邦组成了新的“伦巴第同盟”,并迅速得到了教皇的支持。

腓特烈一世生平经历

腓特烈一世再次出兵,一开始势如破竹,攻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出逃。而后来战争陷入僵局,腓特烈一世的军队受到了意大利人民的英勇反抗,且军队里瘟疫流行,数千的骁勇老兵毙命。此时,腓特烈一世只好撤军;

第五次

1174年,由于上次的失败,腓特烈一世重整旗鼓出军。一开始“伦巴第同盟”还想和谈,腓特烈一世却拒绝了。由于“伦巴第同盟”城市的增加(22个)及同盟战士的经验增强,在米兰附近的莱尼亚诺战役中,腓特烈一世的军队失败了,腓特烈一世本人也身负重伤,只好投降。

此后的1177年,腓特烈一世与亚历山大三世签订了《威尼斯和约》,腓特烈一世同意归还教产,同时不再插手教皇国内部事务。

第六次

1183年,腓特烈一世发动对意大利的最后一次远征,仍然还是以失败告终。

腓特烈一世与“伦巴第同盟”签订了《康斯坦茨和约》,废除了隆卡利亚会议的一切决议,但允许腓特烈一世在名义上保留人事任免权,并规定“伦巴第同盟”在皇帝出巡时要做好接待工作。

二、国内政策

腓特烈一世像所有有才干的皇帝一样,试图在德意志境内驾驭桀骜不驯的诸侯。他在1158年颁布采邑法令,要求所有接受采邑者为皇帝服兵役。

他的另一个重大举措是把大的诸侯领地分割成多块,因此在1156年将奥地利从巴伐利亚公国分出来,使之成为公国。

三、加冕称帝

在第一次远征意大利之后,腓特烈一世本想由尤金三世为他加冕,不想尤金三世又刚刚忧愤去世。新上任的教皇哈德良四世十分固执呆板,在给腓特烈一世加冕时不断挑剔腓特烈一世的行为举止,最后还要求腓特烈一世按照惯例为教皇牵马、扶镫。

腓特烈一世愤怒了,加冕庆典一下子变成了屠宰场,近千名教士倒在了军队的屠刀之下,但腓特烈一世还是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称号(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腓特烈一世在第五次远征意大利失败后却为了表示“悔改”,还虔诚地跪在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脚下亲吻教皇的脚)。

腓特烈一世生平经历

四、权力斗争

虽然腓特烈一世和他的帝国威名赫赫,但在业已形成诸侯割据的德意志,他的中央集权政策仍然受到强有力的挑战。

他的主要敌人和竞争对手是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亨利并在1156年兼领了巴伐利亚。

1174年,由于狮子亨利拒绝参加对意大利的军事行动,腓特烈一世向亨利进攻并将之打败。亨利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剥夺,只保住了不伦瑞克和吕讷堡。

但腓特烈一世并未将狮子亨利被没收的领地划入王室领地,而是将它们分给了其他公爵。从此这就在德意志成为一种惯例,即被没收的公爵领地只能短期为皇帝所拥有。

五、领导东征

1189年,腓特烈一世在与教皇和解后,与狮心王理查一世和腓力二世·卡佩一起领导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然而,他毕竟未能到达圣地。

德国军队走陆路,沿着多瑙河越过巴尔干,到达君士坦丁堡。萨拉丁买通了拜占庭皇帝伊萨克二世(Isaac Angelus),让他尽量延缓十字军的速度。

伊萨克激怒了腓特烈一世,双方发生了摩擦,最后交换了人质。东西方的两位罗马皇帝也空前绝后的见了一次面。神罗部队在埃德恩(Edirne)过冬,1189年春越过海峡到了小亚细亚。

1189年5月18日,神罗部队经过战斗占领了科尼亚,路上有时会碰到一些零散的阿拉伯轻骑兵的骚扰,除此以外一路上突厥人没敢对这支大军发动大的进攻。5月底,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进入了亚美尼亚人的西里西亚,从那里,他们可以安全前往叙利亚了。

腓特烈一世是怎么死的?

1189年6月10日一个酷热夏天的傍晚,67岁的老皇帝在骑马渡过萨列法河(Saleph,即中世纪拉丁语中对格克苏河的称谓)时,在极度疲劳中突发心脏病,坠河溺亡。

他的死被萨拉丁看作是安拉显灵,因为他是这次十字军东征最为有力的领导者,也是萨拉丁最为惧怕的一位敌人。

没有皇帝强有力的领导,德国军队便开始瓦解。其中一些人立即回家了,剩下的人乘船或走陆路去了安条克,在叙利亚部队因为一路的小战斗和酷暑损失严重,在安条克又遭到瘟疫的沉重打击。

只有一小部分人参加了围攻阿克,当1191年1月20日,弗里德里希的儿子、斯瓦比亚公爵去世后,这支神圣罗马帝国的十字军就彻底瓦解了。而第三次十字军的领导权也就此落在了英格兰人和法国人身上。

关于腓特烈一世的死,后世也有不同的说法,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在其著作《佛罗伦萨史》提出:红胡子是因为在萨列法河中洗澡,受凉患病而亡。

也有传说腓特烈是继承8世纪查理大帝灵魂的伟大君主,并且像查理一样得到染上耶稣之血的朗基努斯之枪,两人也同样因为长枪的遗失而死。虽然死法略有不同,但都同样令人惋惜。

腓特烈一世生平经历

如何评价腓特烈一世?

“上帝所加冕的、伟大与和平的使者,光荣的胜利者与帝国不断的扩大者,罗马人的皇帝腓特烈。”——腓特烈一世在第三次远征意大利后在发布的文告上对自己之评价。

“敌人逼你,你没有一次用自己的力量消灭枷锁……于是就把法兰克人召来;简直是在祈求,那里还有什么荣誉”——腓特烈一世讥讽罗马人。

“你必须为其他人作出榜样,使动摇的帝国通过你而得到康复”——腓特烈一世劝说狮子亨利参加远征。

“正义的维护者,法律的爱好者”——同时代人对腓特烈一世的评价。

本文标签 十字军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