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震的内容。
带有震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索得男 [相关解释]
1.《易.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王弼注"索,求也。以乾坤为父母而求其子也。"后因以"一索得男"谓初生得子。亦作"一索成男"。
一贯道 [相关解释]
1.会道门之一。起源于山东。初名"东震堂",后路中一承办道务,取《论语》中"吾道一以贯之",改名"一贯道"。1925年路死后,由张光璧继承。抗日战争期间,张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并为其效劳。日本投降以后,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利用。解放后,人民政府明令予以取缔。
三川 [相关解释]
1.三条河流的合称,所指不一。(1)西周以泾﹑渭﹑洛为三川。《国语.周语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韦昭注"三川,泾﹑渭﹑洛,出于岐山。"(2)东周以河﹑洛﹑伊为三川。《战国策.秦策一》"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文选.鲍照》"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李善注引韦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 2.指洛阳。
三日耳聋 [相关解释]
1.三天失去听觉。极言受震动之烈。
三江 [相关解释]
1.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三江。"汉以后有多种解释。《国语·越语上》韦昭注以吴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郭璞说以岷江﹑松江﹑浙江为三江。《书·禹贡》陆德明释文引《吴地记》以松江﹑娄江﹑东江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上》颜师古注以北江﹑中江﹑南江为三江。 2.蜀有三江,即岷江﹑涪江﹑沱江。 3.指广东境内的西江﹑北江﹑东江。 4.指鸭绿江﹑松花江﹑黑龙江。
三马 [相关解释]
1.指北齐马子结三兄弟。 2.三枚筹马。马,投壶时用的筹子。 3.复姓。见明王鏊《震泽长语.姓氏》。
三鱼 [相关解释]
1.东汉杨震居湖城,有冠雀衔三条鳣鱼飞集讲堂前,当时视为吉兆。《隶释.太尉杨震碑》"至德通洞﹐天爵不应﹐贻我三鱼﹐以章懿德。"后以"三鱼"为位至三公之典。参见"三鳣"。
三鳣 [相关解释]
1.东汉杨震明经博览,屡召不应,有鹳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人谓蛇鳣为卿大夫服之象;数三,为三台之兆◇果位至太尉。事见《后汉书.杨震传》◇每用以为典,指登公卿高位的吉兆。
上江 [相关解释]
1.多指长江的上流地区。 2.又因长江从安徽流入江苏﹐故旧称安徽为上江﹐江苏为下江。今浙江省的金华﹑衢州一带﹐居浙江上游﹐旧时也称上江。 3.水名。《史记.夏本纪》"三江既入,震泽致定"唐张守节正义"三江者,在苏州东南三十里,名三江口……江东南上七十里至白蚬湖,名曰上江,亦曰东江。" 4.水名。广东省称鬰水(西江)为上江,泷水为下江。参见"西江"。
不丧匕鬯 [相关解释]
1.《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孙星衍集解引郑玄曰"雷发声,闻于百里,古者诸侯之象。诸侯之教令,能警戒其国内,则守其宗庙社稷,为之祭主,不亡匕与鬯也。"匕﹑鬯,古代祭祀宗庙用物,借指宗庙祭祀◇以"不丧匕鬯"形容军纪严明,百姓安堵,不废宗庙祭祀。
不可抗力 [相关解释]
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战争等对个人来说都可以成为不可抗力。在法律上,因不可抗力而造成桅社会的结果,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不承担法律责任。
不赏之功 [相关解释]
1.《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后以"不赏之功"极言功大。
不震 [相关解释]
1.不震动;不震惊。多比喻稳固。
丕振 [相关解释]
1.大力振兴。 2.大震。
世爻 [相关解释]
1.汉京房《易》学术语。京氏分八卦为八宫,每宫以一纯卦(八卦之重卦)统七变卦(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游魂﹑归魂),注以世应﹑飞伏﹑升降,并配天干地支五行,以占凶吉。每卦皆取世爻为占筮之兆象,观其爻变而定其祸福灾异。各卦世爻之位不一(1)各宫卦之上爻均为诨成鬽坏@爻。宋张行成《元包数总义》卷一"若上九变,遂成纯坤,无复干性矣。干之世爻,上九不变。"(2)世卦按六爻顺序,依次由初爻变起,变至某爻而成本宫卦卦象,则该爻便为此卦之世爻。 2.唐刘禹锡《辨易九六论》"按坎二世而为屯,屯之六二为世爻;震一世
东震 [相关解释]
1.指中国。震,震旦。印度古时称中国为震旦。中国在东方,故称。
东非大裂谷 [相关解释]
也称东非大地堑”或非洲大裂谷”。世界陆地上最长的断层陷落带。纵贯非洲大陆东部,长4000多千米。向北经红海延至西亚的死海约旦河谷地,总长6400多千米。裂谷两侧陡崖壁立,谷底分布着一系列洼地、盆地和湖泊。多火山、地震。有著名的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等。
主鬯 [相关解释]
1.主掌宗庙祭祀。鬯,古代祭祀用的一种香酒。 2.《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孔颖达疏"震卦施之于人,又为长子。长子则正体于上,将所传重,出则抚军,守则监国,威震惊于百里,可以奉承宗庙彝器粢盛,守而不失也。"后因称太子为"主鬯"。
之而 [相关解释]
1.须毛。《周礼.考工记.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戴震补注"颊侧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须鬣属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周官下》"而,颊毛也;之,犹与也。作其鳞之而,谓起其鳞与颊毛也……然则之为语词,非实义所在矣。"与戴说不同◇人诗文中多用以形容须毛状的东西或指雕刻的鸟﹑兽﹑龙等的须毛耆鬣。
云炮 [相关解释]
1.震雷。
云雷 [相关解释]
1.云和雷。 2.指云纹和雷纹。 3.《易.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按﹐《屯》之卦象为《坎》上《震》下﹐《坎》之象为云﹐《震》之象为雷。因以"云雷"喻险难环境。 4.指不吉利的征兆。 5.《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之卦象是为云雷聚﹐云行于上﹐雷动于下。按《象传》以雨比恩泽﹐以雷比刑。谓君子观此卦象和卦名﹐则善于兼用恩泽与刑罚﹐以经纬国家。 6.指经纬治理国家的人。 7.行云下雨。 8.比喻波涛。波涛翻卷如云﹐奔腾之声如雷﹐故称。
五步成诗 [相关解释]
1.唐史青能五步成诗◇用以比喻才思敏捷。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亚速尔群岛 [相关解释]
北大西洋中东部的火山群岛。为葡萄牙海外领地。陆地面积2344平方千米。各岛地势崎岖,多火口湖、热泉和地震。为西欧、南美、西非间重要海运站和国际航空中继站。冬季游览、疗养地。
余震 [相关解释]
1.大地震之后紧跟着发生的小地震。
信号 [相关解释]
①用动作、光、声音、电波等传递的信息起义信号|电视信号。②指某种现象出现前的征兆涨潮的信号|发生地震的信号。
倾动 [相关解释]
1.震动;轰动。 2.指因爱慕而动情。 3.倾覆;动摇。
先声 [相关解释]
1.谓使人震慑而先发的声威。 2.昔日的声望。 3.预兆;前导。 4.事先宣扬。
八卦方位 [相关解释]
1.古代按八卦各卦性质而配以方位﹐所配方位顺序﹐分伏羲方位和文王方位两说。前者称先天学﹐所列方位称先天图;后者称后天学﹐所列方位称后天图◇世以八卦定方位多用后天图。即干﹐西北;坎﹐北方;艮﹐东北;震﹐东方;巽﹐东南;离﹐南方;坤﹐西南;兑﹐西方。参阅宋朱熹《周易本义.图目》﹑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八卦方位》。
公车上书 [相关解释]
1.汉制﹐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上书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 2.指清末一历史事件。公元1895年(清光绪二一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六十四卦 [相关解释]
1.《易》中的八经卦﹐两两重复排列为六十四卦。卦名是干﹑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六子 [相关解释]
1.谓《易》八卦中的震﹑巽﹑坎﹑离﹑艮﹑兑。此六卦皆由构成干卦的阳爻和构成坤卦的阴爻组成﹐故称。
内力作用 [相关解释]
指由地球内部营力(如温度、压力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冲击波 [相关解释]
①又称激震波”。在介质中因物体高速运动(如炮弹、超音速飞机的飞行)或爆炸,引起介质强烈压缩,使局部介质的密度和压强急剧增大并以超音速传播的波。能引起剧烈的冲击作用,具有巨大的破坏力。②喻指某种势力、风气等产生的震荡和巨大影响力。
出震 [相关解释]
1.八卦中的"震"卦位应东方。出震,即出于东方。《易.说卦》"帝出乎震。"谓帝出万物于震◇以"出震"指帝王登基。
出震之君 [相关解释]
1.传说伏羲之母履大人迹于雷泽,感孕而生伏羲于成纪。伏羲以木德王,主春令,故《易.说卦》有"帝出乎震"之语,后因称伏羲为"出震之君"。
出震御极 [相关解释]
1.谓帝王登基即位。
出震继离 [相关解释]
1.谓帝王登基即位。
刀门 [相关解释]
1.指卫士举起刀斧等兵器交错架成门状。用以立誓或显示威力震慑对方。
分甘 [相关解释]
1.《后汉书.杨震传》"虽有推燥居湿之勤"李贤注引《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絶少分甘。"本谓分享甘美之味,后亦以喻慈爱﹑友好﹑关切等。
前兆 [相关解释]
事发前的征兆地震的前兆。
动人心魄 [相关解释]
1.形容使人感动或震惊。
动地 [相关解释]
1.震撼大地。
动魄 [相关解释]
1.谓内心受到强烈震动。
动魄惊心 [相关解释]
1.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匕鬯 [相关解释]
1.《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王弼注"匕﹐所以载鼎实;鬯﹐香酒。奉宗庙之盛也。"后因代指宗庙祭祀。 2.泛指饮食用具。
匕鬯不惊 [相关解释]
《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匕和鬯,都是古代祭祀用品,‘匕鬯不惊’原指宗庙祭祀不受惊扰,后用来形容军纪严明,不惊扰百姓。
南山铁案 [相关解释]
1.典出《新唐书.李元纮传》"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后以"南山铁案"称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卦气 [相关解释]
1.以《易》六十四卦与四时﹑月令﹑气候等相配之法。相传文王序《易》,以《坎》﹑《离》﹑《震》﹑《兑》为四时卦,其二十四爻分主二十四节气。以《复》﹑《临》﹑《泰》﹑《大壮》﹑《夬》﹑《干》﹑《姤》﹑《遁》﹑《否》﹑《观》﹑《剥》﹑《坤》配十二地支,为十二月消息卦,其七十二爻分主七十二候。其余四十八卦,分布十二月,每月加消息卦共五卦,分配君臣等位,其三十爻,以配一月日数。凡此,统称之为卦气。其说出自汉孟喜﹑京房等。参阅清庄存与《卦气解》。 2.术数家用八卦配《洛书》数,本于阳卦奇﹑阴卦偶之说,以奇偶分阴阳,
印度尼西亚 [相关解释]
东南亚国家。包括苏门答腊、爪哇等大小岛屿13700多个。面积19046万平方千米。为世界最大的群岛国。人口196亿(1993年)。有100多个民族。首都雅加达。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多火山和地震。跨赤道南北,大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作物资源丰富,橡胶和棕油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石油在出口中占重要地位。
危地马拉 [相关解释]
北美洲国家。在中美洲地区太平洋沿岸。面积1089万平方千米。人口1032万(1994年)。首都危地马拉。以山地高原为主。多火山地震。地处热带地区。农业国。出口咖啡、棉花、蔗糖和香蕉。糖胶、树胶产量居世界前列。
危言竦论 [相关解释]
1.使人感到惊恐或震动的言论。
却金暮夜 [相关解释]
1.东汉杨震为东莱太守,途经昌邑,县令王密求见。至晩,以十金奉杨曰"暮夜无知者。"杨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谓无知者?"遂拒而不受。见《后汉书.杨震传》◇因以"却金暮夜"言为官清廉。
反生香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可使死人复活的一种香。《海内十洲记》载聚窟洲有大山,山多大树,名为反魂树。"伐其木根心,于玉釜中煮取汁,更微火煎如黑饧状,令可丸之,名曰惊精香,或名之为震灵丸,或名之为反生香……死者在地,闻香气乃却活。"
可骇 [相关解释]
1.令人惊讶;令人震惊。
名震一时 [相关解释]
1.谓在一个时期名气很大。
吐饭成蜂 [相关解释]
1.古代一种幻术。吴淑《事类赋.蜂赋》注引《葛仙公别传》"仙公与客对食,客曰'当请先生作一奇戏。'食未竟,仙公即吐口中饭,尽成飞蜂满屋,或集客身,莫不震肃,但皆不螫。良久,仙公乃张口,蜂飞入口,悉复成饭。"
吓怒 [相关解释]
1.震怒;大怒。语出《诗.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郑玄笺"赫,怒意。"
吭啷 [相关解释]
1.象声词。形容器物撞击震动声。
启惕 [相关解释]
1.使受到启发而震惧。
吴赵 [相关解释]
1.明庶吉士吴中行﹑赵用贤因张居正夺情视事,疏争被杖,时称"吴赵"。《明史.吴中行传》"五人者(吴中行﹑赵用贤﹑艾穆﹑沈思孝﹑邹元标),直声震天下。中行﹑用贤并称吴赵。"后吴地俗谓不择言而乱语者为"吴赵"。
响震 [相关解释]
1.响声震动。 2.惊惧;骚乱。
响骇 [相关解释]
1.犹震惊。
哮吼 [相关解释]
1.野兽吼叫。 2.泛指大声喊叫。 3.指器物发出声响。 4.谓声威震慑。 5.病症名。
哮阚 [相关解释]
1.亦作"哮?"。 2.猛兽咆哮。多用以比喻震怒。
唐音癸签(fdd3) [相关解释]
诗话集。明代胡震亨撰。三十三卷。作者编有《唐音统签》十集,按天干排列,前九集辑录唐诗,此书是第十集,辑录唐诗研究资料。书分体凡、法微、评汇、乐通、诂笺、谈丛、集录七目,涉及唐诗的诗体、格律、评论、注释等方面,资料丰富,论说精到,是唐诗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啸叶 [相关解释]
1.以叶片置于口中吹奏。《旧唐书.音乐志二》"啸叶,衔叶而啸,其声清震,橘柚尤善。"或曰卷芦叶为之,形似笳首。参阅《通典.乐四》。
喑恶叱咤 [相关解释]
1.同"喑呜叱咤"。 2.怒吼。 3.引申为使人震慑。
喜马拉雅山脉 [相关解释]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分布在中国西藏南部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境内。长约2450千米。主脉大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8000米以上高峰有十六座,中尼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884813米,最新实测为884627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山顶终年积雪,冰川发达。年青褶皱山脉。地壳极不稳定,处于世界大地震带。
嗟惊 [相关解释]
1.感叹震惊。
嗟惧 [相关解释]
1.叹息震恐。
嗟骇 [相关解释]
1.嗟叹震惊。
噬嗑 [相关解释]
1.《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离上,其形为~。谓颐中有物,啮而合之。象征以刑法治国。亦象征市集聚合天下货物以交易。
嚄唶 [相关解释]
1.大声呼叫。形容勇悍。 2.借指勇悍之士。 3.震惊貌。 4.多言;大声谈论。形容不知顾忌或意气飞扬。
四布衣 [相关解释]
1.清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词科,以笼络士人,布衣李因笃﹑朱彝尊﹑潘耒﹑严绳孙皆举授编修。见朱彝尊《承德郎严君墓志铭》。又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布衣邵晋涵﹑余集﹑周永年三人授编修,戴震授庶吉士,监修《四库全书》。皆有四布衣之称。
四正 [相关解释]
1.古代贵族行射礼时举正爵以献宾客﹑国君﹑卿﹑大夫。 2.封建社会中的四种纲纪。《礼记.孔子闲居》"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后人以此为四正。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人伦.四正》。 3.指君﹑臣﹑父﹑子之道。 4.四个正卦。即《周易》八卦中的坎﹑离﹑震﹑兑。或用以分主四时坎主冬,离主夏,震主春,兑主秋;或用以分主四方坎主北,离主南,震主东,兑主西。 5.健全;没有缺陷。
四知 [相关解释]
1.《后汉书.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谓无知!'密愧而出。"又《传赞》"震畏四知。"后多用为廉洁自持﹑不受非义馈赠的典故。
固体地球物理学 [相关解释]
曾称大地物理学”。研究地壳及其以下部分的内部构造、组成、物理性质和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的学科。有地震学、地磁学、地力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大地构造物理学等分支学科。
地光 [相关解释]
1.地震前发出的一种特殊的光。
地动 [相关解释]
1.地震。
地动山摇 [相关解释]
1.亦作"地动山摧"。 2.谓大地震动,山峦摇撼。 3.形容声势浩大。
地声 [相关解释]
1.地震前大地发出的声响。
地壳运动 [相关解释]
又称构造运动”。由于地球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移位的运动。有激烈的如地震,也有缓慢的、人一般不能觉察的如喜马拉雅山的上升。其对地壳的形变影响极大,是造成海陆变迁最主要的原因。
地核 [相关解释]
地球内部最中心的部分。位于地幔之下,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推测主要为铁、镍成分的物质,质量约占地球的324%。可分为内核和外核两部分。
地球物理学 [相关解释]
1.研究地球本身及其周围空间的物理性质和物理现象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为电离层﹑地磁﹑极光﹑地震﹑重力加速度等。研究依据主要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观察站﹑观察台网进行观察所提供的资料。
地电 [相关解释]
地球内部不稳定的自然电流。其在地下空间中的分布和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可用于解决矿产、地质构造和地震研究问题。常通过视电阻率、自然电位和地电流的观测来研究。
地貌 [相关解释]
在地理学中也称地形”。指地表起伏形态。由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和外力作用(流水、冰川、风、波浪、洋流等)相互作用而成。按形态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按成因分为构造地貌(高大的山脉、断陷盆地、火山等)、侵蚀地貌(河流峡谷、曲流、冰川槽谷等)、堆积地貌(冲积扇、江心洲、火山锥等)等。
地质作用 [相关解释]
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形成和变化的作用。按产生的自然力可分为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前者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后者包括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等,是地壳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地转 [相关解释]
1.谓时势变迁。 2.指地动,地震。
地震仪 [相关解释]
1.亦称"地震计"。 2.测定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可以用来测定地震发生的方向﹑深度﹑时间和强度等。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是我国东汉时天文学家张衡所创制的候风地动仪。
地震前兆 [相关解释]
震前发生的与地震有内在联系的地震活动性、地壳形变、地下水位、地电、地磁和动植物反应等异常变化。但因地震前必然要出现的前兆”尚未确证,故需对地震前兆作综合分析,以便准确作出地震预报。
地震学 [相关解释]
1.研究地震预报和预防﹑地震成因和分布以及与地震有关的各种物理现象的学科。从地震学的研究,还可以获得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资料,对地球的内部构造作理论的推断。
地震带 [相关解释]
地震活动带”的简称。经常发生地震的地理区域,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全球地震活动分布在相对较狭窄的地带,主要有环太平洋地震带、横贯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地震波 [相关解释]
1.由于地震而产生的向四外传播的震动。地震波主要由横波﹑纵波组成。人工爆炸产生的地震波可以帮助探矿。
地震烈度 [相关解释]
表示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等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通惩震级、震源深度及离震中距离有关。各国采用不同的烈度表,中国根据地震时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及建筑物的破坏和地表变形情况,从小到大划分为ⅰ~ⅹⅱ烈度。
地震计 [相关解释]
1.见"地震仪"。
地震震级 [相关解释]
1.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 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 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
坍方 [相关解释]
路基、堤坝和河岸等边坡或山坡的坍塌现象。形成原因常为边坡过陡、土内水分增大、岩石风化及地震的影响等,和边坡或山坡的岩层构造也有关系。严重时可使交通中断或水流不畅。
埋轮 [相关解释]
1.埋车轮于地,以示坚守。 2.东汉顺帝时,大将军梁冀专权,朝政腐败『安元年(公元142年)选派张纲等八人巡视全国,纠察吏治,馀人皆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上书弹劾梁冀,揭露其罪恶,京都为之震动。事见《后汉书.张纲传》◇以"埋轮"为不畏权贵,直言正谏之典。 3.比喻月落。轮,喻月。 4.比喻停留。
塔什干 [相关解释]
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中亚最大古城。人口212万(1995年)。日照充足,有太阳城”之称。屡遭地震灾害,1966年后重建。是中亚最大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市内有博物馆、古纪许多清真寺。
壮举 [相关解释]
壮烈伟大的举动或行为亘古未有的壮举|震惊社会的壮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