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名句:琵琶行高考名句

时间:
诗词网小编
分享

诗词网小编

目录

1.琵琶行高考名句

1.〖1983全国卷〗千呼万唤始出来,转轴拨弦三两声,2.〖1986上海卷〗别有幽愁暗恨生,3.〖1988全国卷〗从白居易《琵琶行》中选一个描写月色的句子填在横线上。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4.〖1999上海卷〗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5.〖2002全国卷〗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6.〖2003北京春考卷〗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7.〖2003北京卷〗别有幽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迸,8.〖2004上海卷〗转轴拨弦三两声,9.〖2005江苏卷〗冰泉冷涩弦凝绝,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10.〖2006上海卷〗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11.〖2006浙江卷〗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12.〖2006四川卷〗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13.〖2007山东卷〗间关莺语花底滑,14.〖2007广东卷〗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15.〖2007重庆卷〗千呼万唤始出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16.〖2008山东卷〗弦弦掩抑声声思,17.〖2008江苏卷〗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18.〖2008安徽卷〗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19.〖2009上海春考卷〗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20.〖2009辽宁卷〗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21.〖2010山东卷〗同是天涯沦落人,22.〖2010安徽卷〗别有幽愁暗恨生,23.〖2011江苏卷〗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2.琵琶行里名句有哪些?

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添酒回灯重开宴。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迸,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整顿衣裳起敛容。十三学得琵琶成,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血色罗裙翻酒污。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门前冷落鞍马稀,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绕船月明江水寒。我闻琵琶已叹息,相逢何必曾相识!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住近湓江地低湿,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

3.白居易的琵琶行名句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2、夜深忽梦少年事,——白居易《琵琶行》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4、千呼万唤始出来。

4.白居易琵琶行初中节选中名句赏析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

5.琵琶行名言名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6.急求 《蜀道难》 《琵琶行》 的常考名句

《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西当太白有鸟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重要)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雄飞雌从绕林间。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重要)朝避猛虎。磨牙吮血。(重要)锦城虽云乐。《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重要)千呼万唤始出来,(重要)别有幽愁暗恨生,(重要)弦弦掩抑声声思,低眉信手续续弹,银瓶乍破水浆迸,(重要)曲终收拨当心画,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血色罗裙翻酒污。秋月春风等闲度。(重要)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重要)住近湓江地低湿,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重要)《秋兴八首》(其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重要)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7.琵琶行常考句子

未成曲调先有情。2、低眉信手续续弹,3、轻拢慢抹复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4、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5、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6、银瓶乍破水迸,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8、门前冷落鞍马稀,相逢何必曾识!

8.《琵琶行》这首诗中有哪些名句至今流传仍十分广泛,含义是什么?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歌行”用韵富于变化,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艺术作品《琵琶行》为白居易《琵琶行》诗词增添了直观的画面。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恬然自安,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歌以赠之,命曰《琵琶行》。微刻《琵琶行》全文浔阳江(1)头夜送客。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3)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转轴拨弦(4)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5)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8)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9)。曲终(10)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12),[虾蟆(há má)陵]十三学得琵琶成。曲罢曾教善才服。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diàn)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词鉴赏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寻声”暗问“邀相见,然后歌女才“半遮面”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大弦嘈嘈如急雨“四弦一声如裂帛,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沉吟放拨插弦中”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到后来年长色衰”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汉代董仲舒的坟墓”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秋娘,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红绡: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指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却无此等景致。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谪居卧病“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了,使调子升高?所以穿青衫。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诗人叙述身世后。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由于这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酣畅生动,行云流水”一气贯注,扣人心弦!魅力尽显,语言生动,音韵和谐。情景交融,通俗晓畅:自然流丽“思维形象,比喻贴切。具体可感,绘声绘色。编辑本段写作特点1.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将情节推向另一个境界,似乎可以结束了,敛容,琵琶女要诉说自己的身世了,琵琶女诉说一完。诗人便抒发自己的感慨,将自己的遭遇与琵琶女的遭遇联系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奏一曲”乐声进入了高潮,但诗人不再作正面描写“只说其声,凄凄”不似向前。就戛然而止“既能使人感慨不已,又能使人产生意深境远的感觉,这种曲折多变的情节“使琵琶女富于戏剧性的遭遇得到突出表现”她的琵琶绝技也得到了细致的描绘“而作者的心情和感慨也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首诗以情动人。叙述事件,描写人物全都充满抒情色彩,给环境制造了伤感的气氛”琵琶女第一次演奏,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调时“让情思幽恨贯穿始终”自叙身世一段,幽愁暗恨。更是充满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诗人自叹经历。处处以环境衬托自身的感慨,充分描写了漂沦流落的悲切之情,凄凄的弦声与哭泣声相互照映。更是写尽了诗人的悲痛之情:全诗使用的典故很少,语言精练明畅,诗人逝世不久。唐宣宗李忱写诗吊念他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叙身世的内心活动。满座重闻皆掩泣”画面的基调落在一个。当然对曲调理解最深的。动情最浓的,的内涵显然是丰富的、深沉的“未成曲调先有情"曲终收拨当心画;诗人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再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术;曲调未成情以先出,是对音乐气氛的很好烘托,而弹的过程更是撵词摘句,活用比喻来描写音乐的进程.",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仿佛使人能够再次听到琵琶声一样,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更是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带入到文字和音乐无法描述的空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从音乐和哲学角度表达了至高乃无的学问;短暂暂停之后便是",铁及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观众还沉浸在意犹未尽的音乐中琵琶女已经停止了演奏.4.叙事抒情水乳交融,本诗所叙之事(秋夜江头送客、琵琶女的悲剧命运、作者的贬谪生活)饱含的感情成分;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心理的细致描写,人物以抒情方式倾诉悲怀;精当的说明和议论的巧妙穿插,未成曲调先有情;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对于塑造琵琶女的形象“有画龙点睛之妙,都使这首诗满含着抒情气息,做到了叙事与抒情的密切融合,增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魅力。《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
490529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