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是几点:古时说的三更、四更是几点呀

时间:
诗词网小编
分享

诗词网小编

目录

1.古时说的三更、四更是几点呀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寅时为五更。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亥时”古代人用的时辰 时辰 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4、五时辰制,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辰时】食时。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巳时】隅中:

2.一更是几点到几点,二更是几点到几点,三更是几 点到几点,四更是几点到几点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在时段的交替时打击物件,提醒人们,叫打更,也有把五个时辰对应的时间称五更,具体时间如下。00子时 三 更 23:00—5:00卯时

3.四更天是指晚上几点钟?

00-05:00为五更天。古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四个班次,开班、三次交班、收班,一夜有五更,两更之间的时间为2.4小时,戌初一刻为一更。子时整为三更,寅正四刻为五更,扩展资料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比如鸡鸣、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后来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后来也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二个小时。

4.古时代的一更天,二更天,三更天,四更天,五更天,是现代的晚上几点钟?

1、19:00-21:00为一更天,2、21:00-23:00为二更天,3、23:00-01:00为三更天,4、01:00-03:00为四更天,5、03:00-05:00为五更天。古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四个班次,开班、三次交班、收班,叫“五更”,因此,一夜有五更,两更之间的时间为2.4小时。戌初一刻为一更,亥初三刻为二更,子时整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扩展资料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比如鸡鸣、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后来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后来也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二个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时辰

5.三更 四更 五更 是现代几点钟

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 黄 昏 甲 夜 一 更 19—21 人 定 乙 夜 二 更 21—23 夜 半 丙 夜 三 更 23—1 鸡 鸣 丁 夜 四 更 1—3 平 日 戊 夜 五 更 3—5

6.古时的四更天相当于现在的几点啊?怎么换算的?

凌晨一点到三点。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00:鼓角“钟鼓“都是古时用来打更的器具”电视上打更时人们还会喊着。等提示语,扩展资料!打更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打更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口号如下,戌时一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亥时二更,关门关窗;防偷防盗,子时三更,平安无事;丑时四更,天寒地冻;3点-5点。

7.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分别是什么时候

戌初一刻(总第八十刻) 19:亥初三刻(总第九十刻) 21:子时整(总第一百刻) 00:5、五更天:6、一夜等有五更,两更之间的时间是1.2个时辰。五更出现于先秦。一更在戌时,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二更在亥时,三更在子时,名夜半,四更在丑时,又名荒鸡。五更在寅时,称平旦,又称黎月、早晨、日旦等。打更是为了准确掌握时间,人们白天可以靠日晷或者观察太阳的高低来辨别时间。但是一旦到了晚上,人们没有办法辨别时间。在古代绝大部分时段都会实行宵禁,意思就是到了规定的时间,如果晚上有违反宵禁的人。
478953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