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和比喻的区别:比喻和借代有什么区别

时间:
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作文陶老师原创

目录

1.比喻和借代有什么区别

通俗的说,比喻句就是打比方,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如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两岸青山相对出。

2.借代和比喻有什么区别?怎样分别,举个例子。

作者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之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叫比喻。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明喻为甲像乙,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好比。这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来联结”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石拱桥的桥洞,比喻词;暗喻暗喻为甲是乙;常见的比喻词有:这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只是中间的喻词不如明喻那么明显”因此暗喻也叫。隐喻,②你们青年人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喻体,比喻词:借喻借喻是直接把甲说成乙:不用比喻词;根本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来。而把喻体乙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这排排串串的珍珠使天上银河失色。电灯明亮!就像万千颗珍珠飞上了天,是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后一句只出现喻体,这排排串串的珍珠!是借喻”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代也叫“它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过滤嘴竟跑在最前面“在文章中用。代指一个人物,只代不喻。⑤放眼那一座又一座千姿百态、各具神韵的桥”仿佛看见一个个强健的勇士…… 例⑤是借喻,本体是“喻体是,2、借喻侧重,相似性。

3.比喻和借代的区别

在修辞教学中,有相当部分同学常常把借喻与借代混为一谈,很难把它们区分开来,常常指鹿为马,其实,借喻与借代分属于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只要我们找准这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就不难将其区分开来。一、借喻和借代。(一)借喻及其特征何谓借喻?要认识借喻,首先的谈谈比喻这种修辞格,因为借喻是比喻的基本类型中的一种。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标志性的词语)”根据比喻的结构组成可把比喻分成三种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借喻就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该出现的位置”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和闰土之间在思想感情上彼此不相通或感情上的隔膜。他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丢了西瓜拣了芝麻“树木。分别比喻局部和整体。分别比喻”价值小的事物”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毛泽东《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糖衣炮弹”比喻敌人经过巧妙地伪装使人乐意接受的进攻手段“借喻的实质就是一种比喻。只出现喻体而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的是它的最明显的特征:也因此将它与明喻、暗喻区分开来。(二)借代及其特征借代“古汉语中叫”代称。换名,就是不直接说出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去替代的修辞格。根据借代的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以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具体代抽象,以专名代泛称,借行为代感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指包括“一针一线”在内的所有东西“属于以部分代整体”圆规很不平。现出鄙夷的神色:(鲁迅《故乡》)这里的。就是指”豆腐西施“杨二嫂”因为她的体形就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属于以特征代本体。他之所以这样胆小,就是怕丢掉头上的那顶乌纱帽,就是指官位、职位”属于以具体代替抽象“你真是当代的活雷锋呀,泛指做好事的人们:属于以专名代泛称,人们对歹徒李斌当街殴打车娅婷致其死亡的暴行都咬牙切齿“咬牙切齿”代感情愤怒,属于借行为代感情。警备队、警察、差役。一概敛迹“不敢下乡敲诈”他们看见农民的梭镖就发抖,发抖。代替”害怕,属于用事情产生的结果代替事情本身。即以结果代原因:借代的特征有二,1、借体(被借用的事物)一定是同本体(被代替的事物)有关的事物,2、本体不出现,且借体大多数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合理的利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联想“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但使用借喻要注意使用场合,庄重的场合不能用“上下文交代不清不能用”容易引起误解不能用,二、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借喻与借代从本质来看,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它们的共同点是本体不出现: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借喻是以喻体代替本体,借代是以借体代本体。借喻与借代的区别,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

4.借代和比喻的区别

象征和借代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写作手法或者说表现手法,后者是修辞手法或者说修辞格。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这句话中用红领巾代替少年儿童。象征,则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方法。它从整体上暗示某种感情、意义和思想,其内容深广,意义含蓄。象征体是具体的事物,而本体则是抽象特定的事物或事理,它们之间是虚拟的想象关系。象征意义是根据作者想象赋予象征体的,其想象的根据是本体与象征体的相似点。作者常用一句话、一段话或整篇文章,通过对象征体的生动描绘,激起读者产生联想,从而达到象征的目的。如茅盾在《白杨礼赞》一文中,通过对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的描摹,激起读者联想,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军民和他们团结向上、力求上进的精神.这些象征意义都是把作者当时想说而不敢说的,用象征手法巧妙地表达出来,读者也只能结合时代背景,根据文章中具体事物的特点、表现来理解其象征意义。借代,是不直接表达某人或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代替。借代和比喻中的借喻有相似之处。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借代侧重,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5.象征和借代的区别

象征和借代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写作手法或者说表现手法,后者是修辞手法或者说修辞格。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比如:迎面来了一队红领巾。这句话中用红领巾代替少年儿童。具体来说:象征,则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方法。它从整体上暗示某种感情、意义和思想,其内容深广,意义含蓄。象征体是具体的事物,而本体则是抽象特定的事物或事理,它们之间是虚拟的想象关系。象征意义是根据作者想象赋予象征体的,其想象的根据是本体与象征体的相似点。作者常用一句话、一段话或整篇文章,通过对象征体的生动描绘,激起读者产生联想,从而达到象征的目的。如茅盾在《白杨礼赞》一文中,通过对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的描摹,激起读者联想,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军民和他们团结向上、力求上进的精神.这些象征意义都是把作者当时想说而不敢说的,用象征手法巧妙地表达出来,读者也只能结合时代背景,根据文章中具体事物的特点、表现来理解其象征意义。借代,是不直接表达某人或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代替。借代和比喻中的借喻有相似之处。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如鲁迅在《故乡》中对杨二嫂有两次非常精彩的描绘:第一处是“……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第二处是“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第一处描写是比喻,突出了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手搭在髀间、双脚叉开的外形,此处比喻扣住了本体和喻体“圆规”的相似点。第二处描写则使用了借代,用杨二嫂的形体特点来代替她整个人活动,突出杨二嫂骨瘦如柴、刻薄自私、辛苦恣睢的特点。只代而不喻,重视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借代最为显著的特点。再如“红领巾向我们走来”一句中用“红领巾”代替“佩带红领巾的人”;用“电线杆”代替“身体瘦高的人”;用“烟袋锅”代替“某个爱用烟袋锅抽烟的人”。

6.借代、借喻、暗语、比喻的区别。

比喻——根据跟甲物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乙物来打比方的一种辞格。修辞功能——(1)描绘形象,比喻的构成——(A)本体,(B)喻体,(C)喻词,(D)相似点从运用格式看,明喻、暗语、借喻本 体 喻 词 喻 体 例 句明 喻 显 像、如 有暗 语 显 是、为 有借 喻 隐 /有1、明喻(A像B)优美短小动人心弦的散文,良久地使你感到余香满口,(冰心《我们的新春献礼——一束散文的鲜花》)那声音(浪涛声)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鲁彦《听湖》)2、暗喻(A是B)生活是一张空虚的网,(艾青《火把》)偏见之树,在王教授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了。(程树榛《大学时代》)荡平那虎狼的暴秦。(郭沫若《屈原》)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贺敬之《回延安》)鹅毛大雪。(谚语)想想个人的未来,也为我的朋友——书籍担一份心。过去只恨书籍太少,(臧克家《书的故事》)3、借喻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鲍狄埃《国际歌》)一条拉链,(李仙生《瀑布》)比拟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一种辞格。作用——把抽象变具体,莺歌燕舞1、拟人油蛉在这儿低唱,(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老舍《小花朵集》)2、拟物说是“就突然出来帮着袁世凯咬死了许多革命人。(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7.借代 拟人 比拟 比喻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1、借代,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把物当作人来写,如把某件东西描写成有人的动作、行为。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4、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二、作用不同1、借代的作用:形象生动、重点突出;2、拟人的作用:描绘形象,表意丰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是拟人句,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3、比拟的作用:把事物刻画的神形毕现,(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把人的欢呼声拟作浪涛声,突出声音的气势,4、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复杂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老舍《骆驼祥子》)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祥子的外貌、气质特征,属比喻句。三、用法不同1、借代:借代侧重相关性。是用具体代抽象。2、拟人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134551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