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由:清明的由来传说

时间:
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作文陶老师原创

目录

1.清明的由来传说

清明的由来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其中一人叫介子推。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忆我之时常自省。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只吃寒食,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悲哉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介子推亦作介之推),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传统习俗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踏青、扫墓之外”还有禁火、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1、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5年开始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3、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远在先秦时已形成。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中国人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4、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5、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6、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列坐尽醉。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2.清明节的来历(简短)

3.清明节的由来(简)

0

4.清明节来历

5.清明节的由来 简短

6.清明节字体来啦,画清明节手抄报的朋友收藏吧。?手抄报字体 清明

108062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