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启示

时间:
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作文陶老师原创

目录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启示

礼的作用是为了达到和的效果,并不是单纯为礼而礼,表面看很有礼貌。

2.求礼之用,和为贵全文翻译!

全文翻译: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大小事情都由此出发,不以礼来节制和谐,原文: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不以礼节之。孔子(前551 ——前479 )。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扩展资料主要内容,《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吾日三省吾身。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是什么意思

先王之道,斯为美是的意思是礼的作用,以遇事都讲究和谐为可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他们小事大事都讲究和谐,(但是如果都死板地按照和谐来做,不以礼来节制和谐,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学而》一篇包括16章,扩展资料1、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先王之道。小大由之。有所不行,不以礼节之,2、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3、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言恰当。4、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5、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宽厚,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团结、互助、友爱、求同存异。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一词出自《论语》。礼之用,和为贵,礼之运用,贵在能和,就是主张借礼的作用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的思想:置于天时地利之上。

4.子曰礼之用和为贵的意思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

5.求有关“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无论大事小事,如果只是死板地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有时也会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6.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的启示

有子是孔子的大弟子,这在前面也介绍过了,他说礼的作用,要和为贵,以和为贵。礼虽然是有种种规定,讲规距,要讲究一个和字。先王指的就是在这以前,孔子、有子这个时候是春秋时代,春秋时代还是周家的天下,但是这个时候是东周了。东周以前是西周,西周开国的天子武王,武王的父亲是文王,这就是先王。在这以前这是周朝,周朝以前商朝、夏朝,每一朝开国的天子都是圣人。中国的历史,讲历史的时候,从三皇五帝讲,三皇后来是五帝。伏羲氏、神农、黄帝、尧、舜,这就是五帝。夏、商、周三代,叫做三王。虽是讲三王,实际上连五帝都包含在内。就是从自古到春秋这个时候,讲到先王之道,要讲这个和字,以这个为美,美就是美好的一种功用。下面这两句,无论是小事,也有一些行不通的,不能够这么作。这个由字,无论小事大事皆用礼,皆用礼,就这章经文法来讲,前面开头讲四句话,礼用出来要用和,斯为美,这两句话赞美礼之用,和为贵。小大由之,意思就是说,无论小事大事,都用这个礼而不用和,有时候办不好而行不通。你办事情,总之不是一个人办的,总要很多人帮忙。你完全只讲规距,很严格的讲规矩,所以对于事情,你待人待不好,事情就办不好。所以就一个国家来讲,就一个团体的领导人来讲,一个国家的君主,你把国家治好,你对于你下面那些大小臣子,古时候讲礼,就等于现在讲法律,规矩是必须讲的。但是讲规矩的时候,你对待那些臣子,你是个团体的领导人,比如说是一个工厂的老板,你要待你的部下,都要用和气,让大家感到一团和气,才能够把事情办得好。如果不讲和气,只用礼只讲规距,作臣子也好,一个团体里的员工也好,虽然他不能不照你的规矩来办事,但是你要他全心全力的,甚至于超过你规定的工作来办的话,你要完全讲规矩,这个办不到,你要讲究和谐。自古以来,领导人你怎么领道,领导要领导人心,作君主的话,领导朝廷里大小臣子领导他们的心,让他的心来服从你,一个团体的老板也是如此,你待员工,你不能说,你必须按照我的规定来做事情。不错啊,他拿了你的薪水,拿你的工资,当然要按照你的规定来办事。你没有使他心悦诚服的,来敬佩你的话,他就只能按照你的规矩,规定来办事情。规定以外,他就不会额外的来付出他的劳力。你能够抓住你的员工的心里,你规定他一天办公八个小时,他甚至于在下班以后,他自动额外的来加班,甚至于加班之后还不要你的加班费,这个就算你待人成功了。不如此待人的话,完全讲规矩有很多事情是行不通的。下面,这就是在照应这一段。你知道和这样可贵,和既是这样可贵,你待人要带他的心理,让他从心里面对于你,都会敬佩、服从你。一切都讲和谐,不以就是不用,不用礼来节制来限制,你专门用和,不用规矩来做一个节制的话,也不可行。就拿一个君主在朝廷里上朝来讲,他规定什么时候上朝,规定什么时候退朝,下班,有个规矩。你如果是只讲和,朝廷里那些臣子随时,没有时间限制,这就是不用礼来节制的话,虽然是君臣一团和气,一团和气是不错,你在上朝的时间,没有一个节制,没有一个时间规定的话,那就乱了,所以说亦不可行也。其它民间一切的团体,一切的领导也是这个道理。开头一段是总说的,用礼来办事情,礼是主体,用要讲究和谐,这是总说。用礼、用和是先王之道,先王治理天下,就是用礼用和,这是值得赞美的。小大由之,有所不行。但是有子讲的这个话,符合圣人讲的话,跟孔子讲的话一个道理,圣贤讲的话是一体万用。治国平天下是如此,在外面办事情,在家里作个家长,在家里讲规矩,也不能说是只讲规矩,家里和谐的气氛一定要讲的,再讲到修道。论语后面有讲,后面讲孔子说志于道,讲到后面游于艺,游于艺那个艺里面就有礼乐,讲礼,修道也是从礼上面修。礼就是讲规矩,一切都要循规蹈矩,这看起来好像这是最平常的事情,平常的事情习惯了,就是帮助我们心里有了定工夫,一切行为上不乱。日常生活工作,有次第而不乱的话,这就训练自己有了定工夫,有了定功才能够开发自己的本性。所以修道也是从礼上面修,从礼上面修是不错,把这个规矩,虽是合乎规矩,合乎礼,就在规矩之中。自己感觉心理照着这样做的时候,感觉非常轻松自在,这是礼之用和为贵,特别是自己修道。规矩是要守的,生活的秩序不能乱。

7.不学礼无以立 礼之用和为贵 详解?

1)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无以立”只有简单的六个字,却含义深刻。做人要有礼貌“没有礼貌,怎么来做人啊,夫子的确是夫子!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师就是这样教书育人”很是敬佩不已,礼仪是作为一个健全人所必须的素质,一个人如果连这一点也不能做好。也只是个有缺陷的人,至少强哥是这样理解的不学礼无以立不闻过庭语,讲的是孔子和他儿子孔鲤的故事。说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低着头,很快很快地这样走过去,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学诗了吗。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退而学诗,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退而学礼“和为贵 【出处】有子曰,和(2)为贵。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编辑本段]【注释】(1)礼“在春秋时代,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周礼“礼节、仪式。
103324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