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句赏析:山水的诗句并赏析

时间:
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作文陶老师原创

山水的诗句并赏析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南谷,在永州乡下。此篇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处处紧扣深秋景物所独具的特色。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织成为一幅秋晓南谷行吟图。诗人清早起来,踏着霜露往幽深的南谷走去。第一句点明时令。杪(miǎo),末也。“杪秋”,即深秋。“霜露重”,固然是深秋景色,同时也说明了是早晨,为“秋晓”二字点题。中间四句写一路所见。诗人来到小溪,踏上小桥,到处是黄叶满地;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不仅如此,南谷中连耐寒的山花,也长得疏疏落落;从深山谷里流出来的泉水,细微而时断时续,象是快枯竭了似的。诗人触目所见,自然界的一切都呈现出荒芜的景象。四句诗,处处围绕着一个“荒”字。诗人身临凄凉荒寂之境,触动内心落寞孤愤之情。这时又见一只受惊的麋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他由此联想起《庄子。天地》篇里说过的话:“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诗人借用此话,意思是:我柳宗元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此篇多写静景: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写荒寂之景是映衬诗人的心境。末句麋鹿之惊,不仅把前面的景物带活了,而且,意味深长,含蓄蕴藉,是传神妙笔。这虽然是一首五言古诗,但中间两联对偶工整,如“黄叶”对“荒村”,“溪桥”对“古木”,“寒花”对“幽泉”。这种句式,可以看出它受律诗的影响。古诗中对偶用得好,可以有助于形象的深化,也有助于激化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唐人写古诗,往往采用律诗句式,也可能与此有关。

描写山水的诗句有哪些?赏析是什么?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赏析: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赏析: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星汉灿烂,歌以咏志。全诗语言质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辛夷坞》木末芙蓉花,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山水诗句赏析

十万军声半夜潮(唐

有木有关于山水古诗词的赏析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杪秋霜露重,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机心久已忘,南谷,此篇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处处紧扣深秋景物所独具的特色。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织成为一幅秋晓南谷行吟图。诗人清早起来,踏着霜露往幽深的南谷走去。第一句点明时令。即深秋”霜露重,固然是深秋景色。秋晓,二字点题,诗人来到小溪“到处是黄叶满地。荒凉的山村。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南谷中连耐寒的山花,从深山谷里流出来的泉水。象是快枯竭了似的,诗人触目所见;自然界的一切都呈现出荒芜的景象,四句诗,诗人身临凄凉荒寂之境,触动内心落寞孤愤之情“这时又见一只受惊的麋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他由此联想起《庄子,天地》篇里说过的话。诗人借用此话。我柳宗元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霜露,幽谷,溪桥。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推荐20首,加赏析

海日生残夜,这首诗是作者羁旅思乡之作。在旅途中诗人泊舟江南北固山下,为江南春早和长江两岸壮美秀丽的风光所陶醉,由此触发了不尽的乡思,抒发了飘泊羁旅之中神驰故里的情怀。全诗感情深切,行舟绿水前,远在他乡的游子。来到郁郁青青的北固山下”万里长江碧波荡漾,我乘着一只小船在江面上漂流,涨潮时江水漫无际崖“水面变得辽阔无边,一叶白帆顺风在高远的江天上飘荡,江春入旧年,一轮红日从东海上升起,灿烂的光辉驱走了残夜。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江面辽阔,水天一线。大江弥漫着温暖和煦的气息”旧年尚未过去,江南的春天却提前来到了,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征雁北归,我是多么思念可爱的家乡,掠过长空的北归鸿雁啊,把它捎到洛阳交给我的亲人”唐代诗人,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曾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倚长江而立,指北固山。旅途舟行于青山绿水之间:行舟:指江水上涨,与江岸齐平。指长江下游宽阔的江面上升起的太阳”残夜。指天将破晓之前:指江上景物萌动的春意。入旧年:是说旧年尚未终结。江南就弥漫了早春的气息:指寄给家乡亲人的书信:这里指北归的雁:这句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鸿雁能将家信捎到故乡洛阳。传说中有鸿雁传书的故事: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乐水者智。这样说似乎可以充分显示山水怡情养性的功能,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曹操《观沧海》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欲穷千里目,(王之涣《登鹳雀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是执简驭繁、化难为易的范例”却能表达得如此气势壮阔,为雨幕所笼罩的山色朦朦胧胧,显示出非凡的观察、体验和表达的功力,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怡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其中有诗人自己登山的身影“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欲辨已忘言。3、《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4、《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学晓,处处闻啼鸟。5、《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时鸣春涧中。6、《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江清月近人。7、《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邀我至田家。把酒话桑麻。

唐诗山水诗有赏析和意思

山中(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翻译译文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参见《水经注渭水》《长安志》卷赏析这首小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首句写山中溪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尽管冬令天寒。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

有关于描写山水的古诗和古诗的赏析谁有?

造化钟神秀,全诗没有一个“但句句写向岳而望。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故尊为岱宗,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虽无实在意义。传神写照,齐鲁青未了,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山后背日的一面为,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奇险,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一举绝风尘。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便欠准确”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凭轩涕泗流“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
23068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