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当历史系教授:侯旭东的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时间:
诗词网小编
分享

诗词网小编

目录

1.侯旭东的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1996年至2008年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0年间举办学术讨论会近70次,并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任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史。兼及秦汉史,先后从事东晋南朝经济史、北朝民众佛教信仰与北朝乡村社会的研究。后两方面的研究以资料丰富、视角新颖在国内外学界产生广泛影响。尤其是新出土的湖南长沙三国吴简的整理与研究,并致力于探索汉魏六朝的国家统治机制与形态。

2.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都有谁?

四川大学历史学科具有悠久的学科传统,可以追溯至清末的尊经书院和四川高等学堂。1902年四川高等学堂开设外国历史公共科。四川大学的前身之一存古学堂即设有经学、史学、辞章等科,其中史学科发展成为历史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研究员)30余名、副教授(副研究员)24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46人。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平实、稳健、谨严、求新的学术传统,在国内学术界备受瞩目。学院为国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近五年获得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55篇,出版专著227部、其中教材18部。省部级以上重要科研奖项30余项、教学奖5项。其中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1篇,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名,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2名,跨世纪优秀人才”冯汉骥冯汉骥(1898—1977),中国现代著名考古学家、民族学家,是运用现代考古学与民族学知识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先驱者之一,也是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奠基人。先生是湖北宜昌人,1923年毕业于武昌文华大学,1924年任厦门大学图书馆主任。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1936年夏获得博士学位。应中央博物院筹备主任李济的邀请,回国准备参加博物院的工作;转而应四川大学聘请,任史学系教授。其间除短暂地在华西协合大学社会学系、西南博物院、四川省博物馆等地任职外,终身任教于此。冯先生是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之一,也是四川大学考古学的创办人。他在美国期间发表的《中国亲属制》等文章,利用人类学“探索中国古代亲属称谓之由来,使若干千古聚讼的问题得到科学而合理的解释,在当时的国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冯先生把注重田野调查和实地发掘的风气带入川大历史系。他只身在岷江上游地区进行了科学考察,开创了川西高原考古发掘研究之先声。冯先生主持了成都前蜀王建墓的发掘工作,这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地下墓室的发掘,并在1962年完成了《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的写作(文物出版社出版)。他还重译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汉译学术名著”冯先生的部分论文结集为《冯汉辑考古学论文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蒙文通蒙文通先生(1894—1968),早年毕业于四川存古学堂,曾从今文经学大师廖平、古文经学大师刘师培学习,而尤受廖平学术的影响,成名后又向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问学,形成了自己贯通经、史、诸子,旁及佛道二藏、宋明理学的学术风格,成为20世纪少有的国学大师之一。蒙先生先后任教于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成都国学院、中央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协和大学等校。40年代曾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除继续担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外,还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所研究员、学术委员。蒙文通先生是近代“蜀学”学术风格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学界占主流地位的“新史学”蒙先生以《古史甄微》一书成名,以后又续成《经学抉原》,提出了中国上古民族“其结论和方法都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治学原以先秦诸子及古典文学为主,转而钻研魏晋南北朝史,同时又再次致力于词学研究。先生曾亲承张尔田先生之教诲,同时深受王国维、陈寅恪二先生治学的影响,特别师法陈先生文史互证的方法,以史说文,以文证史。先生开始培养研究生。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为四川大学培养出第一位博士。先生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唐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等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的顾问。与人共同主编了《唐诗精华》、《中国野史集成》等专书,出版有《元遗山年谱汇纂》、《诗词散论》、《杜牧诗选》、《三国志选》、《读史存稿》、《杜牧传》、《杜牧年谱》、《三国志选注》(主编)、《冰茧庵丛稿》、《灵溪词说》(合著)、《三国志导读》(主编)、《冰茧庵序跋辑存》、《冰茧庵剩稿》、《词学古今谈》(合著)等专著,另有旧体诗词集《冰茧庵诗词稿》行世。53 回复马哈哈甲2位粉丝20楼《缪钺全集》于2004年7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先生荣获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先生的专著曾多次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哲学社会优秀科研成果奖荣誉奖;《灵溪词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任乃强先生简介by 川大历史文化学院办公室任乃强,著名历史学、民族学家,我国近代藏学研究的先驱之一。历任重庆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和中国民族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四川民族学会顾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任乃强先生1894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15年考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本科(今北京农业大学)。协助张澜先生创办四川第一所新型学校——南充中学,任教务主任兼史地教员。1928年出版了近代第一部系统阐述巴蜀历史、地理沿革的专著《四川史地》(《乡土史讲义》) 1929年,首次赴西康考察,以一年时间遍历康定、丹巴、甘孜、瞻对等十一县。无论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民俗、山川风物。相继撰成《西康诡异录》、《西康十一县考察报告》等文,为冲破民族隔阂和语言障碍。自1932年起陆续撰成《西康图经》〈境域篇〉、〈地文篇〉、〈民俗篇〉三卷,此书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广泛重视。推动了全国藏学研究,边地最良之新志“开康藏研究之先河”1933年应长兰先生之邀,赴广西考察“对南方民族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返川后相继任重庆大学教授、省三中校长等职,被推荐为建省委员,继续完成了对西康各县之考察。1940年任西康通志馆筹备主任,广集博征。他遍阅康区旧档和珍藏之藏文秘籍,广泛采集康藏民族资料,在研究工作中取得了重大成就。撰成《康藏史地大纲》,校注藏文史籍《西藏政教史鉴》等书,并发表《吐蕃丛考》等数十篇论文和《泸定导游》、《天芦宝札记》等三部长篇考察报告。任乃强以其数十年研究之心得积极为和平解放西藏建言献策,它的不少意见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为解决进军西藏缺乏地图问题,他以自绘康藏全图为基础主持绘制了进军西藏的全部地图,为和平解放西藏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国务院任命为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并参加了西南民族学院的筹建工作。监督劳动的日子里,仍未间断研究工作,相继完成了《川康藏农业区划》、《四川州县沿革图说》等多部专著。在民族研究方面亦从康藏地区扩展到整个西南地区。1960年撰成《华阳国志校补图注》,系统地考证和研究了大西南地区民族、历史、地理、经济的发展过程,探讨了西南众多民族的内在联系及其派分。提出了大量新颖独到的见解,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任先生的冤案得到改正,自1979年以来相继完成了《羌族源流探索》、《四川上古民族史》、《川藏边历史资料汇编》等七部专著及数十篇论文。并以多年考察心得,写成《康藏高原采金刍议》奉献国家,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视,为开发康藏资源作出了贡献。先生老年逾九十,勤为研究生授课,为培养中青年研究人员不遗余力。193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留任助教。其后历任四川省教育科学馆研究员、原西康省政府秘书兼省立雅安图书馆馆长等职。任川大历史系讲师,齐鲁大学、尊经国学专科学校、东方文教学院及川北大学教授。建国后长期担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还任四川师范大学及宁夏大学兼职教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职。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教育生涯中,培养了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推动了四川大学学科建设的发展。为我国学术事业所作之卓越贡献,赢得学界同仁和师生们的广泛赞誉和敬重。徐中舒徐中舒(1898—1991),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著名学者。他受到王国维先生的影响,新史学”以后更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将古文字学与民族学、社会学、古典文献学和历史学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把王国维开创的“二重证据法”徐先生先后在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任教授、研究员,应中英庚款与四川大学的协聘,来到四川大学历史系,除短期在武汉大学、华西协合大学、燕京大学、中央大学兼课外,终身执教于此,并自1947年起担任历史系主任直至80年代(中有短期间断),徐先生又先后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术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1981年国家建立第一批博士点。徐先生一人承担了中国古代史和考古学两个博士点的导师,先秦史名家。曾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他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最早参与者之一,尤长于古文字学的研究,徐先生还博涉民族史、地方史、明清史、中国文学史等领域,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徐先生早年以《耒耜考》一文知名。该文以出土古文字材料与古代典籍及实物相互对照。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其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美优秀硕士论文。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史学大师余英时。现任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专著《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社会与学术》,《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国家与学术: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彭邦本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1992-2000年)。曾获省政丄府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一项。现领衔承担国家、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各一项。1977年考入四川大学,先后获硕士学位(1984年,中国民族史专业西南民族史研究方向)和博士学位(1990年,中国古代史专业宋史研究方向)。长期从事宋史和西南民族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现任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先后承担和完成的研究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至13世纪中国西南民族与民族关系》(独力承担完成,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主研人员,1994-1998)、国家教委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宋代蜀学研究》(主研人员,1993-1997)、北美基督教亚洲高教基金项目《僰史新探》(1993-199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蜀学的兴起与演变》(负责人,四川大学211工程项目《蒙文通学术思想研究》(独力承担,先后出版学术著作2部,曾获中国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两次获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2001年),先后就读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任教研室主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1994年被评为四川师范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00年评为四川省先进工作者,曾获四川省政丄府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次。四次获四川省人民政丄府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奖,一次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4年、1995年、2001、2005年四次被评为四川师大,科研十佳“博士论文2003年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995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学术带头人。由著名学者章开沅教授所作的国家课题书面鉴定指出:填补了国内学术界在非基督教研究方面的空白”全书史料翔实,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其学术地位得到较为广泛的承认,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一书2002年在中华书局出版”2005年被《中国学术》评为历史学科中国近代史专业。所发表的《北伐期间的反教暴力事件及其责任人问题》入选:其学术地位得到广泛的承认“04 回复马哈哈甲2位粉丝24楼大体就这些了 不晓得该说什么了接下来回答问题另 笔者所知有限 欢迎知情同学对相关信息补充分享最后 热烈欢迎即将到来的10级的学弟学妹们~2010-6-26 01。

3.历史教授怎么考

就必须考上历史学本科专业(重点大学为佳),然后再读硕士博士。历史教授不是考出来的,考试是只是初、中级阶段有用,比如高考这种选拔性教育。而你想成为历史教授,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的知识和学术研究能力。等你博士毕业,先是讲师。

4.魏阳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你可能说的是50年代初山东大学历史系的“这8位历史教授:杨向奎、赵俪生、陈同燮、黄云眉、郑鹤声、童书业、张维华、王仲荦。赵俪生、陈同燮、黄云眉、张维华、郑鹤声是1950年后,进入山东大学的。8位著名教授,历史学家都已经逝世。是山大历史系在青岛的一个鼎盛时期”但仅仅局限于50年代初期,各种运动搅乱了山东大学,杨向奎,是青岛解放后。新成立的21人校务委员会成员之一,就他1人进入委员会,山大决定。文学系和历史系合并组成文史系,文史系里分为文、史两个组,杨正式就任山东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主任。任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1956年6月调北京工作,离开青岛。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所明清史研究室主任、清史研究室主任,是位历史学的大家。杨向奎在青岛时,曾任著名刊物《文史哲》的主编。这本刊物1951年5月1日在青岛创刊,创刊当年的夏天。陈毅在上海的一次会议上说,山东大学创办《文史哲》是开风气之先,继续办下去:一定可以引起全国各大学的重视“刊物受到领袖的青睐,当年在《文史哲》上开展了《红楼梦》研究的讨论。杨向奎对《红楼梦》下了工夫”特别是对宁、荣二府的来源,对丰润和辽东两个曹氏族谱和宗谱的研究。这可能和杨向奎是丰润人有关,《文史哲》发表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的文章,领袖发表了他的那篇文章。引发了全国文艺界的一些大事。对于《文史哲》的创刊,《青岛市志.大事记》中,没有记载。那本1954年在青岛编辑出版的《文史哲》,青岛文史界是否有研究文章呢,这8名教授中,信仰马克思的自由主义者?他有跌宕传奇的一生,赵教授山东人,在原籍景德镇小学毕业后。上世纪20年代随母亲到青岛,住在西镇贫民院“到铁路中学上了6年学。1932年就在《胶济日报》发表过作品,我不清楚20至40年代西镇的贫民院中,是否还出过其他的教授,他的自传中有。我全参加了,我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民族解放先锋队’“还当过清华文学会的主席”我是从他的自传“蒋南翔动员他参加组织,表示想当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主义者”原话好象是。做一个马尔托夫式的孟什维克“他1950年回到青岛”到山大任教,1955年华岗出了问题,又赶上肃反还没结束,好在问题得到改正”到山大宣布给他平反,反右,夏征农现在健在。左联。前几年北京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是青岛某人的爷爷,不知道真假。可能是现在唯一健在的。五四运动“参加者(另一位肖克),他和山东及青岛的许多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56年6月,杨向奎调动工作离开青岛“由黄云眉接任山大历史系主任”他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学者、教授,童书业是学究式的教授“和黄云眉一样”青岛解放后的1949年下半年,经杨向奎介绍,他从上海来到青岛,一次华岗作报告。

5.山大历史系八大教授的详细资料

你可能说的是50年代初山东大学历史系的“八马同槽” 吧。这8位历史教授:杨向奎、赵俪生、陈同燮、黄云眉、郑鹤声、童书业、张维华、王仲荦。其中,赵俪生、陈同燮、黄云眉、张维华、郑鹤声是1950年后,进入山东大学的。现在,8位著名教授,历史学家都已经逝世。“八马同槽”,是山大历史系在青岛的一个鼎盛时期,但仅仅局限于50年代初期,50年代中期开始,各种运动搅乱了山东大学。杨向奎,是青岛解放后,新成立的21人校务委员会成员之一,8人中,就他1人进入委员会。1950年3月,山大决定:文学系和历史系合并组成文史系,杨任系主任。文史系里分为文、史两个组。1951年3月,杨正式就任山东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主任。1952年6月,任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1956年6月调北京工作,离开青岛。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所明清史研究室主任、清史研究室主任,是位历史学的大家,一代宗师。杨向奎在青岛时,曾任著名刊物《文史哲》的主编。这本刊物1951年5月1日在青岛创刊,创刊当年的夏天,陈毅在上海的一次会议上说:“山东大学创办《文史哲》是开风气之先,继续办下去,一定可以引起全国各大学的重视。”1954年,刊物受到领袖的青睐。当年在《文史哲》上开展了《红楼梦》研究的讨论。杨向奎对《红楼梦》下了工夫,特别是对宁、荣二府的来源,对丰润和辽东两个曹氏族谱和宗谱的研究,有很大成果。这可能和杨向奎是丰润人有关。1954年,《文史哲》发表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的文章,领袖发表了他的那篇文章,引发了全国文艺界的一些大事。对于《文史哲》的创刊,不知道为什么,《青岛市志.大事记》中,没有记载。那本1954年在青岛编辑出版的《文史哲》,青岛文史界是否有研究文章呢?这8名教授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赵俪生,这位“信仰马克思的自由主义者”。他有跌宕传奇的一生。赵教授山东人,原名赵甡,取自《诗.大雅》“甡甡之鹿”。在原籍景德镇小学毕业后,上世纪20年代随母亲到青岛,生活困难,住在西镇贫民院。在多人的帮助下,到铁路中学上了6年学。1932年就在《胶济日报》发表过作品。我不清楚20至40年代西镇的贫民院中,是否还出过其他的教授,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家”。他的自传中有“一二.九的五次游行,我全参加了,而且掌过门旗;我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民族解放先锋队’,还当过清华文学会的主席”等等。我是从他的自传,才记住“12.9运动”共游行5次。也就在“12.9运动”中,蒋南翔动员他参加组织,他考虑一番,表示想当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主义者。原话好象是“做一个马尔托夫式的孟什维克”。他1950年回到青岛,到山大任教。1955年华岗出了问题,又赶上肃反还没结束,赵俪生被揪了出来,批斗一番。好在问题得到改正,夏征农来青岛,到山大宣布给他平反。但57年的“反右”中,他又倒霉了。夏征农现在健在,104岁。和赵俪生都曾经是“左联”成员。前几年北京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是青岛某人的爷爷,不知道真假。这是位老资格,可能是现在唯一健在的“五四运动”参加者,仅有的两位健在的“南昌起义”参加者(另一位肖克)。他和山东及青岛的许多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56年6月,杨向奎调动工作离开青岛,由黄云眉接任山大历史系主任。他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学者、教授。童书业是学究式的教授,和黄云眉一样,都是浙江人。青岛解放后的1949年下半年,经杨向奎介绍,他从上海来到青岛。他的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在青岛,一次华岗作报告,讨论时对华岗讲话中的细节发生争论,于是请童教授评判,他把报告背了出来。当时医学院的人没去听报告,由童书业去传达。他不仅完整的复述一遍,就是华岗讲话时咳嗽的地方,他也咳一声。这位老教授在青岛时,多次挨整。赵俪生曾回忆童书业,大概意思:1948年时,童参加过顾祝同的一次会议,国军的人员说,打共产党,一夜可以消灭千把。童回来后曾向一些人说过。经过多人传播,成为童书业一夜打死过上千共产党员。他的档案里就有这样的揭发材料。所以,50年代中期,他成为山大历史系三大“反革命”之一。还有一段:60年代初台湾当局要反攻大陆,叫运动整怕了的童知道后非常紧张。他找到党支部书记说,国民党来了肯定要我带领他们抓共产党员,我不敢不带他们去。现在我就跟你约定好,到时候我就使劲咳嗽,听到咳嗽声,你马上躲起来。文革中,童教授的一大罪状,和台湾当局反攻大陆联系上了。以上对童书业的描述,是否有演绎的成分?我就不清楚了。张维华,山东人,是个有气节,敢说实话的教授,1952年到青岛。50年代中期,他也是山大历史系的三大“反革命”之一,而且位于3人之首。先发到此,有时间再继续发。

6.历史系教授月工资多少?

教授的工资和资历、等级有关,一般教授工资在6000-8000,但教授的收入差距主要不在工资上。

7.他是谁?:北大历史系有一位著名的教授,人称疯子教授

好像是朱孝远教授
442415

微信扫码分享